电影演员田华简介资料介绍 田华生平经历[第3页]

时间:2016-12-31 23:28:27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

  四

  有人说艺术,“一分是天才,九十九分是汗水”,这当是至理名言。

  田华是勤奋的,从刚参军在抗敌剧社当“小鬼”开始,直到今天成了著名艺术家之后。

  战争年代,生活艰苦,流动性大,沙滩、草垛、场院,处处是他们练功的场地;树林、河边、村头,处处是他们的练声场所。除了练好翻跟头、下腰、劈叉这些基本动作之外,还要练会拿大顶,练会双脚合拢、双手后背、向后下腰用嘴叼起地上的手绢这样的高难动作。为这,田华不知流过多少汗水,当然也流过眼泪。当时抗敌剧社的社歌中有这样的歌词: “艺术是我们的枪,舞台是我们的战场。”在用文艺为武器,为革命战争服务、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实践与斗争中,田华为自己后来的艺术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要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当然还必须读书。刚参军时,她文化底子薄,也不怎么懂得读书的重要,听胡可和汪洋的读书报告:读《第四十一》、读《静静的顿河》,觉得怪有意思的。抗日战争胜利后,她开始接触较多的文学作品,象苏联小说《虹》、《铁流》、《日日夜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母亲》、巴金的《家》,曹禺的名剧《雷雨》、《日出》等。后来,在拍过《白毛女》之后,特别是在进中央戏剧学院进修之前,她又读了大量的中外文学名著。

  在中央戏剧学院学习期间,田华以她的勤奋好学,赢得了同学们的称赞。著名话剧演员赵韫如说过: “她是我们班上最用功的一个。有时候周末不回家,要是回家,返校也常常来得比较早,这样她就有充裕的时间准备课题”。“那时田华同志已经演过《白毛女》,她没有满足于现状,对学习兢兢业业,偶然有一项不是满分,或者片断做不出来,她会急得哭鼻子。作为革命的文艺工作者,她对工作是一丝不苟的。”

  赵韫如还说: “我记得有一次做小品,她选的题材是‘接枝’。她准备了两小盆花,规定情境是假定一盆接活了,一盆没接活。对接活的那盆她由衷的喜悦,于是爱护地端回原处。第二盆没接活,她就盯着盆看,一面看一面思索没接活的原因,过一会儿,她又把接活的那盆也端来了,两个盆放在面前看了很久。当时我并没有看出这个小品最大的长处是什么,但老师却很肯定。第一,肯定她的准备工作做得好,给自己创设了非常便于表演的条件,两个花盆里都有土,都有代替花树的枝,接枝的地方还有湿土糊着,另一盆接枝还有线缠着。不但真看的焦点有着落,端花盆的自我感觉也很真实。第二,肯定她感情的真实,不作笑状,不加添愁眉苦脸以表示失望。……当时,我对田华同志看花看得太久还有怀疑,‘这样久呀!观众来看戏,谁喜欢看你看这么久的花?’当时,我忽略了我们做小品的作用本来是基本训练,训练演员真实的感受,真实的思想,在舞台上演出真实的思想是很不容易的;而缺乏真实的思维动作的表演,就是在表演情绪。”

  当然,要做一个好的电影演员,除了高深的艺术修养之外,还需要有各方面的技艺。对此,田华是有深切体会的。她曾这样讲过:在拍电影时,演员得实打实地真做,要演得逼真,就得干什么象什么,这就要靠勤学与苦练,人们常说“象不象,三分样”,要达到这“三分样”,是多么不容易呀!

  在拍《碧海丹心》时,田华还不怎么会游泳,但为了演好渔家姑娘小妹,她就经常到海边学游泳。背上晒得起了大泡,夜里疼的睡不好觉,也还是不间断地练啊练,终于,她练出了影片拍摄所要求的水平,甚至还可以做从船上跳下海的动作。这样在拍电影时,就使小妹这个人物的性格在较多的方面得到了较充分的体现,有了新的光彩。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比如演《秘密图纸》,要学会开汽车,演《夺印》,要学会划船和罱泥……这一切,都是含糊不得的。

  在《白毛女》之后,田华塑造的另一个鲜明丰满的艺术形象,就是《党的女儿》中的李玉梅。

  在看过根据王愿坚的小说《党费》改编的这一剧本时,田华为玉梅崇高的革命品质和勇于牺牲的精神深深感动。她喜欢玉梅、崇敬玉梅,但自己,能够演好玉梅吗?她竟迟疑了。这主要是因为她自己没有经历过象江西苏区那样艰苦残酷的斗争生活,甚至电影要赶拍,竟抽不出时间到江西老根据地去访问、体验生活,连当地的风土人情都不了解,要完美地表现玉梅的精神世界,岂不是很难吗?

  接受任务之后,她读了《革命母亲夏娘娘》、《红旗飘飘》中有关老根据地女英雄的斗争故事以及其他一些文字材料,从中,得到了教育和启发。

  恰好在这时(一九五八年二月),她去北京开人代会,遇到了几位亲身经历过江西苏区斗争的女同志,于是便请她们在会间休息时,给自己讲有关苏区革命根据地红军生活和敌后斗争的情景。那时候,白匪军对苏区发动了越来越猖狂、残酷的围剿,红军在日益艰难的情况下越战越勇。妇女们呢?有的直接参加了战斗,有的在后方,做军鞋、筹军粮,还扭秧歌、唱山歌进行扩军宣传。不少山歌都是妇女们自编自唱的: “哎呀来哎! 宣传哥哥去当红军,老妹去买好慰劳品,祝福我那几句话哟,心肝哥你要全心全意为人民。哥哥出门去当红军哪,斗笠背在背中心,祝福哥哥打胜仗,消灭敌人不要留情。”红军反围剿失利,开始长征了,妇女们在党的领导下,组织起来坚持斗争,红军在人民心中扎了根,革命的火焰仍在不断地燃烧、扩大……这些可歌可泣的业迹,给了田华以极大的鼓舞力量,也给了她演好玉梅的勇气和信心。

  在导演林农耐心的、具体的帮助下,通过对玉梅这个人物思想成长过程的认真分析,田华觉得自己终于和玉梅这个角色接近了、“融合”了。玉梅,不是那种“顶天立地”的英雄,仅仅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红军家属、农村妇女,但实实在在,是一个坚贞不渝的共产党员。开始,她还幼稚、天真,缺少经验,但严酷的斗争给了她教育和锤炼,她一步一步成长、成熟,直到最后,为了保护党的组织、保护同志英勇地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田华正是按照这样的“基调” 、“逻辑”去表演的,层次分明,跌宕有致。

  就在这同一部影片里,田华同时扮演玉梅和女儿小妞(成年后)两个角色。这对她来说,是第一次尝试,两个角色,在造型上是容易区别的,但要准确地表现出两个处于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环境中的人物的不同性格和思想感情,却需要下一点功夫。开始时,她演女儿,母亲的影子常闯进来干扰,结果就不自觉地流露出母亲的特点来,自己呢,也总是担心把两个人物的感情演混了。后来,经过一次次的排练,认真体味,细心琢磨,再加上导演启发,合作者陈戈帮助,田华终于掌握了两个人物不同的思想变化,有了比较准确的分寸感。

  演“大角色” (主角),田华倾注了自己的热情和心血; 演“小角色” (配角),田华同样认真对待,不遗余力。她扮演的《风暴》中的林祥谦妻,《白求恩大夫》中的冯医生,都是“小角色”,没什么戏,看去无足轻重,但田华却同样赋予了这两个人物以鲜明的个性、以不容忽视的地位,使这两个“小角色”放出了光彩。

  著名电影艺术家张骏祥,在一九七七年十月文化部电影局和《人民电影》编辑部联合举行的故事片《白求恩大夫》座谈会上,曾这样评价田华在这部影片中所扮演的冯医生: “象田华同志演的冯医生,戏很少,但她的生活轨迹与白求恩的生活轨迹偶然一交叉,却在白求恩的思想上产生了一个波澜,以致于使白求恩思想受到很大触动。”著名电影剧作家黄宗江也称赞说: “老冯这个人物,寥寥几笔,写得好,田华演得也恰如其分。出场时她侧身开门探头,迎白求恩进,又侧身探出门外,扫视有无敌情后掩门,此一身段眼神,质朴而美,使人联想到演员本人确有解放区的斗争生活。随后的几节小戏,表现了人物忠于职守战斗,感动了白求恩,也感动了我们。”

  一九八○年,在《白毛女》拍摄三十年之后,年过半百的田华又引人注目地主演了故事片《法庭内外》。为了把女法官尚勤塑造成内心世界极其丰富的、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田华把表现人物的总调子确定为“严肃、深沉中充满着激情”,在表演分寸上和戏的处理上,注意了在“情与法”、“法与情”上做文章,把“情”,展示得细致入微; 把“法”,又表现得充分具体。她扮演的尚勤,既是铁面无私、执法如山的清廉法官,同时又是一个生活中的人,看得见、摸得着,有跟常人相同的喜、怒、哀、乐,有很浓的人情味。在注重一系列细节表演的同时,她又特别注意了分寸上的把握,一个动作、一句台词、一道眼神、一瞬思念、一行热泪、一声感叹……都演得逼真、准确、自然。

  田华在《我演女法官》一文中,这样写过自己的表演体会: 在实践过程中,通过技术掌握和演员之间的互相交流,经常激起我一种控制不住、但又要极力控制的复杂感情。比如,柳如濂到尚勤家求情一场戏,每当我说到‘柳大姐,我对夏主任是非常敬重的,当我知道小欢也犯了罪,我感到很痛心,也想了很多……’时,我的泪,一下子就涌出来了,声音也哽咽住了,但是,我马上又觉得这样不好,如果案犯不是小欢,作为执法者的审判长会不会这样激动呢?情和法应该怎样放平呢?这种内心活动是尚勤的,似乎又是我本人的。”

  “又如‘我’(尚勤)和儿子的一场戏,当‘我’说到‘前几年那种苦日子你还能过吗?’‘你舍得小甘吗?’时,瞬间,十年的浩劫,与儿子相依为命的生活,一齐涌上了‘我’的心头——丈夫因为坚持真理,说了几句公道话,而被残酷地迫害致死,‘我’和儿子作为‘反革命家属’被遣送到五七干校劳动,为了赎回我们的‘罪恶’,没白天没晚上地干着力所不及的重体力活,还美其名曰‘在风口浪尖上脱胎换骨’,就这样,‘我’带着小儿子整整熬过了十个年头呀! 这一切苦难的日子,会不会重演呢? 制法不容易,执法可更难哪!‘我’激动了,生活使‘我’深深体会到: 尚勤要做个正直的法官,要做个‘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现代包公,就要担风险! 因此,在情与法的复杂心情中,她说出了‘我没有别的选择! 也不能有别的选择!’”

  田华表演艺术的最大特点是: 朴素、真挚、明快、有激情。对于一般的演员来说,质朴、简洁本不易与炽烈的激情同时并存,有激情的,往往不能在戏少时表现得平稳而有内容,在一般生活常态中能流畅自如的,往往又不能掌握激情。田华从青年时代起,对这两方面就兼而有之,这是难能可贵的。

  在做角色准备时,田华有自己的习惯。她不善于写洋洋万言的人物小传,也不大习惯于做更多的案头工作。她喜欢看一张照片、一幅画、或一份资料,并从体验生活中找出创作的依据,她喜欢根据剧本为人物提供的动作,先在自己脑子里放“小电影” ; 她喜欢反复读剧本,细心咀嚼、体味,并且非常重视第一印象,往往紧紧抓住第一印象不放,以备在拍摄时准确而细致地去展示这第一印象,通过自己(演员)的身心,把这第一印象传达给观众。

  她读剧本,第一遍一气呵成,这样就先有了一个完整印象,主题思想、矛盾冲突(动作与反动作)、人物、高潮……便自然地在脑子里形成; 读第二遍时,则把重点放在自己所扮演的人物上,弄清她的性格、年龄、品质、与其他人物的关系、在全剧中的作用……在分析思索的同时,动笔拉出人物的动作线,这样,人物的重点戏就出来了。

  接着,她就在如何体验和体现上下功夫,先从自我出发,即“假如是我”会怎样动作,也就是要找到人的共性,然后,把自己抛开,再从人物出发,也就是去找人物的个性。继之,分析台词、背台词、设计动作,就准备投入正式拍摄了。

  塑造人物,她喜欢从内在入手,不过多地搞外在的修饰。她觉得,内心有了,外在也就自然体现出来了。在艺术上,她常用《庄子》中的一段话来要求自己: “请问何谓真?客曰: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真,是田华的艺术信条; 真,是田华追求不倦的目标。

  五

  田华是党一手培养起来的电影艺术家。她在革命的队伍中长大,经历过艰苦生活的磨炼,接受过战火硝烟的考验,经受过狂风暴雨的摔打。今天,虽然无情的白发已经爬上她的两鬓,她仍然精神焕发、壮志不减。

  她永远不会忘记敬爱的周总理给过她的教诲和力量。在西柏坡,她见过总理; 一九五五年,总理亲切会见了王昆、松山树子和她三个“白毛女”扮演者; 一九六○年四月六日,总理为她题词:“努力学习,努力改造,努力工作”; 一九六一年新侨会议期间,总理亲自陪他们——电影艺术家们游览香山,并与他们合影留念。田华说: “在那风雨如晦的十年里,正是靠了敬爱的周总理亲切关怀的力量,我才没有在悲愤、难挨的岁月中,失去对党、对祖国、对未来的信心。”

  她常常念念不忘她在革命路上的那些引路人,她在艺术道路上的那些良师益友,象汪洋、何迟、王久晨、刘佳、车毅、陈强、于蓝、胡朋、钟惦棐、张水华、张骏祥、王苹、金山、林农、郭维、陈播、王少岩、郝光、严寄洲、许南明……田华说:“如果说我对党的电影事业有那么一点贡献,那么应该感谢他们对我的真诚指导和帮助。”

  作为一个老演员,田华时刻把繁荣党的电影事业,当作神圣的使命放在心上。她除了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外,还真诚关心着青年演员的成长。一九八○年五月,她正在杭州拍《法庭内外》,当第三届电影“百花奖”评选结果公布,她即刻提笔给获得最佳女演员奖的影坛新星陈冲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表示自己的祝贺、鼓励和期望。她特别嘱告陈冲千万不可放弃外语学习: “记住,坚持就是胜利! 这是群众的呼声,爱护你的呼声,也是许多电影工作者的呼声和期望。我们不属于只对你唱赞歌和吹捧的人,这一点,你是会理解的。”

  承前,启后,田华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探索、追求,田华懂得艺术创造永无止境。生活,在向前,未来,在召唤,一个热爱生活、热爱人民事业的艺术家,能够停住自己的脚步么?

版权声明:本文系 授权8794明星网独家发布,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及摘抄,违者必究!

猜你喜欢

我和淫荡的(老师姐姐)缠绵不休的激情性爱

过啦一段时间,她怀孕啦。他没有经历的事情终于发生啦。当他知道这件事的时候,有点蒙啦。难道一个个生命就是这么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吗?可能是对于事情的好奇吧!更多

程前与现任妻子朱瑞近况/程前个人资料与董

本文主要介绍:程前近况、程前现任妻子朱瑞、程前个人资料、程前与董卿为什么分手、程前的父亲、程前爱子娇妻曝光生活幸福、程前恋董卿丢饭碗更多

战狼2影评1500字 战狼2影评800字(4篇)

  《战狼2》影评一: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  战狼系列,是一个由虚无变实在的过程。战狼1给我的总体感觉简直就是糊编乱造的瞎扯,而到 更多

谢津死亡当场画面/谢津为什么自杀

  很早就知道这个唱功不凡的谢津,年纪轻轻就凭着一把直入云霄的苍劲高音晋身于内地一线女歌手之列,曾经做过齐秦等著名港台歌星的演唱会 更多

史可个人资料现任老公是谁/史可和前夫黄小

  史可个人资料现任老公是谁 史可和前夫黄小茂的儿子  史可出生在湖北枝江市的马家 店镇,她的家旁不远就是镇中心的大礼堂兼电影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