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版年画的历史起源资料简介】木版年画发源于四大名镇中的朱仙镇

时间:2017-12-19 14:49:08 来源:8794网 编辑:小霸气

  年画源自贴门神画的民间习俗;门神画则从画桃符演变而来。

  远年,古人以为鬼魅妖魔最怕桃树,故于农历新年伊始悬挂画有神像、虎图的桃木驱鬼辟邪。汉代以来,人们把神话传说中的神荼、郁垒从桃符移画到纸上,桃符进而演变为春联;而门神画就成了后世年画之滥觞。

  唐代的门神画,出了两位门神:一位是当年的开国元勋秦叔宝,另一位是帮助李世民夺取天下的功臣,叫尉迟敬德。

  宋代以后,贴门神画在民间渐成习俗,门神形象也趋于多样。画的最多的是秦琼和尉迟恭,也有画钟馗的,意在“钟馗捉鬼”;还有画祀门之神的,抑或索性画一位披坚执锐、怒目圆睁的古装武士。相对于“武将门神”,又出现了“文官门神”以及“祈福门神”。民间年画正是基于后两种门神画,得以迅速发展。

  祈福门神不单有喜神、财神等人物形象,通常还辅助画上相应的吉祥物,如蝙蝠、宝瓶等。且概括出了八个字:“爵禄福喜,马报平安。”八个字对应八种物形,画到门神画上就是爵、鹿、蝠、喜、马、宝、瓶、鞍,而后来的年画,几乎多少年都沿袭了此一类图形,用以表达祈福纳祥的美好愿望。

  过年贴年画是岁时节令的习俗,更与古代祀门礼俗有关。古代祀典中有“五祀”之说:即祭祀门、户、井、灶、中(土地)五神。其中的门神在古人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门户的门神,可以防止祸从门入,为人类驱鬼辟邪、保护家宅平安。

  年画折射出民间祈福纳祥、希求富贵吉祥的心理,是民俗风情的反映。

  年画,是民间美术的重要品类,在其发展过程中,又产生了许多别称:如纸画、画张、门画、画贴等。

  年画在旧时有两种:一种是纯手绘,用工笔图画的形式画出;另一种是木版印刷的门画、纸马类,多用椴木版,即木版年画。北宋时已出现彩版套印。

  木版年画先由画师设计好画样(粉稿),再由刻工用单刀雕刻,尽可能体现出原作的风貌。雕版制成后再覆纸印刷,或以手绘作补充。

  木版年画经元至明、清时期,题材内容不断丰富。明代天启年间,雕刻家胡正言总结前人经验,将套印技术改进成“饣豆版”水印,印刷出来的画面层次丰富、逼真,保证了木版年画的印刷质量。

  在题材上,木版年画以反映人民生活、生产和喜闻乐见的吉利祥和的内容为主,举凡世俗生活中的一切,无不纳入其表现范围。为配合画面内容,木版年画还运用题诗、题词、格言、顺口溜、歇后语、回文诗等文字形式,图文并茂,寓教于乐;可看、可读、可吟诵,便于记忆和流传。纵观民间年画,乃集欣赏性、趣味性、知识性为一体,可谓是一部反映民俗生活的百科全书。

  康乾盛世,木版年画进入前所未有的鼎盛阶段。清末,伴随着洋枪洋炮的战争硝烟,木版年画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环境和基础,特别是近代石板画和月份牌画的兴起,土生土长的民间木版年画遭到毁灭性冲击,从此走向衰落。鼎盛期的年画产地遍布全国,尤以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四川绵竹和河南朱仙镇(一说为山东潍坊)最负盛名,人称“四大年画之乡”。

  提起杨柳青的木版年画,就会使人想起那怀抱鲤鱼、手持莲蓬的胖娃娃形象。这些在人们心目中早已成了杨柳青年画的标志。杨柳青地处天津以西的西青区内,当年太平军林凤祥、李开芳率部北伐经天津攻打京师(北京)时,曾在此驻营并留下许多佳话传说。

  民间流传一则乾隆微服私访杨柳青年画店的故事。

  乾隆年间,杨柳青镇有一家“忠兴”画店,在北京前门外打磨厂开了个分店。起初,店里生意并不景气。年关前的一天晌午,从门外进来一位穿着不俗的老者,对其中《庄稼忙》、《渔家乐》等反映民间风俗的年画看得很仔细。店主以为来了主顾,便主动上前献茶让座,为客人讲解画风格特色。老者刚走,又有两位公差模样的人进店,遛一圈儿也走了。

  第二天早晨,店主刚打开店门,当地的地保就笑嘻嘻地向店主高声道贺,还要酒喝,把个店主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地保说昨个儿圣上驾临,岂不大喜?店主这才明白昨天来的那位“客人”,竟是当今万岁爷!原来,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驻跸杨柳青,回到京城后,对那里市井的繁盛和淳厚的民风,仍怀恋不已,特别是对年画尤为倾心。于是,便私自出宫来到了画店。惊喜之余,聪明的店主忙吩咐伙计在大街上设摆香案,鸣放鞭炮。一时人涌如潮,连交通都堵塞了。人们说皇上都认定这家的年画好,那一定是好了!很快,店里的年画就被抢购一空,连陈年的老样子都卖净了。

年画 河北武强

年画 河北武强

四美钓鱼 天津杨柳青

四美钓鱼 天津杨柳青

  杨柳青木版年画始于明代万历年间,盛行于清代乾隆时期。

  杨柳青木版年画并非全用套版印刷,而是木版印出墨线轮廓和套印完主要色彩部分后,其余部分再由人工刷染或手工绘出。即通常说的木版加彩绘。

  在艺术上,杨柳青木版年画继承了宋、元以来的绘画,特别是工笔人物画的传统技法,并有所发挥和创造,有“北宗画传杨柳青”之说。

  高桐轩是杨柳青年画的代表人物。他善人物写真,并注重应用写生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同治五年(1866年),高桐轩应诏为慈禧太后画像。为了填画背景,曾游览禁中三海(中南海、北海、后海),细心体味宫廷建筑的意境,将生活中的自然景物融入画中,受到慈禧太后的称赞。据说后来作品还在世博会上展出过。

  杨柳青年画中的“娃娃样”占有特殊地位,各种样式达百种之多。如《连年有余》、《鱼龙变化》等。“美人”题材是杨柳青年画的特色品种。代表作品有《四美钓鱼》、《双美图》、《绣补图》等。反应世俗题材的时样年景、历史传说、戏曲故事中的人物,也是重要的表现对象。如:《瑞雪兆丰年》、《幽王烽火戏诸侯》、《李逵负荆》等。另外,还有一些反映近代历史上太平天国、义和团反帝爱国内容的题材,如:《义和团》、《火烧望海楼》等。

  近四百年来,杨柳青年画出版累计达两千多个品种。年画的作者一般不署名,现仅知的著名画师有:高桐轩、戴立三、张祝三、钱吉生、白俊英、王少田、徐少轩和赵子扬等。

  著名年画作坊有廉增丽、齐健隆等开业较早的六家。后来相继又有“盛兴”、“增顺”等著名字号。

  杨柳青年画享誉国内外,被世界许多国家和个人爱好者收藏。前苏联国家博物馆就藏有多幅杨柳青年画早期作品。

  “北有杨柳青,南有桃花坞”。与北方杨柳青齐名的南方苏州地区的桃花坞木版年画,在我国的年画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历史上的江南名城———苏州,手工行业众多、雕刻印刷基础雄厚。这里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人文景观,是桃花坞木版年画赖以生存的沃土。桃花坞木版年画迄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时间略晚于杨柳青年画。雍正、乾隆年间是其全盛时期。就现有资料所知:“吴锦增”、“陆福恒”、“朱荣记”、“陆嘉顺”和“张文聚”等画铺都曾名重一时。

  苏州一带把年画称为“画张”。民间流传有“不贴画画张,新年不像样,贴了画画张,喜庆又吉祥”的口头禅。

  从现存的作品内容和艺术风格来看,桃花坞年画可大致分成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以传统的岁时节令题材和反映市民生活的商业题材为主。其中以反映市民生活、描绘苏州市井繁荣的题材最具特色。《姑苏阊门图》是这类年画的代表作品。

  《三笑姻缘》是用连环画形式表现传统的才子佳人题材。取自当时民间广为流传的“唐伯虎三笑点秋香”的逸闻。故事的主人公唐伯虎即著名画家唐寅。

  明代风流才子唐伯虎游虎丘,在半塘寺遇上当朝大学士华鸿山家的丫鬟秋香,二人互生爱慕之情。一次与朋友聚会,又在太湖遇秋香陪主人乘船游赏,唐伯虎欲登舟靠近秋香船旁,但未能如愿。唐伯虎思念秋香心切,于是改名换姓卖身投靠华府,充当侍读,巧会秋香,并取得主人的信任。主人终将秋香嫁与唐伯虎为妾,二人结为秦晋良缘。

  后期的桃花坞木版年画转向反映农民生产、生活习俗的内容。这类题材有《采茶牛图》、《逼鼠蚕猫》、《金鸡报晓》等,有很强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

  在刻版制作上,桃花坞年画的前期受西洋铜版画的影响很大。如《姑苏阊门图》,线条排列细密、工整,强调透视,讲究明暗,追求画面的写实效果;后期线条趋向简练,人物形象的比例更接近常人。桃花坞木版年画全部采用套版印刷。设色以水色为主,形成南国特有的艺术风格。

  桃花坞木版年画曾远销新加坡、泰国等地,尤对日本的浮世绘版画产生重大影响。

  绵竹,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距成都以北百余里,因盛产绵竹而得名。

  绵竹木版年画传说兴起于明末清初。乾隆、嘉庆年间进入鼎盛时期。

  绵竹木版年画以画门神最有名。其中以城里老字号的“付兴发”印制的门神最精;“何云发”以生产彩色“清水大袍”门神闻名;“云鹤斋”的木版单色拓印为人称道。

  门神又分为妆彩门神和素门神两类。一般人家过年要贴妆彩门神;素门神是专给那些家中有丧事的人家过年时准备的,只用墨线勾勒,不加色彩,是绵竹年画中的一个特色品种。

玉堂富贵 苏州桃花坞

玉堂富贵 苏州桃花坞

  绵竹木版年画门神形象繁多,除神荼、郁垒外,还有秦琼、尉迟恭、邓艾、郭子仪。

  绵竹的木版年画以染绘为主。一般只用一个墨版,墨线印出花样后,即用手工描绘。这与桃花坞和朱仙镇的木版年画全色套印形成鲜明的对比。这里的“舔水脚”颇具特色。“舔”是用毛笔蘸干的意思,“水脚”指画缸中多次使用后残留下的汁水。“舔水脚”本身带有自嘲的口吻。画师在新年来临之际,利用印刷后剩余的边脚料,随手画就。“舔水脚”中的人物形象,画师早已烂熟于心,因此虽说是草草绘就,却因一气呵成,往往妙笔生花。这样画出的作品笔法灵活,既有很强的随意性,又能反映出画师鲜明的艺术个性。

扬鞭锏门神 四川锦竹
扬鞭锏门神 四川锦竹

扬鞭锏门神 四川锦竹

  正像四川人那种火辣辣的性格一样,绵竹年画设色追求红火、热烈的喜庆色彩。

  绵竹年画除满足本省及周边地区的需要外,部分产品还远销越南、缅甸、新加坡及港澳地区,影响很大。

  说到朱仙镇,人们都会不自觉地把它与岳飞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岳飞大败金兀术”的故事使朱仙镇的名声大震。然而历史上的朱仙镇,还曾作为我国最早的年画故乡而名震海内外。

  朱仙镇位于开封西北部黄河南岸。传说战国时曾为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朱亥的故里。

  北宋末年,大批以年画为生的艺人流落到朱仙镇。民间木版年画的种子就在这里生根开花了。明代中期,朱仙镇木版年画行业的元气得到恢复。据记载,此时拥有30万人口的朱仙镇,从事木版印刷行业的就有三百余家。每年农历九月九日是朱仙镇的木版年画纪念日。

  朱仙镇木版年画中的“门画”形制最古,代表了中原地区木版年画的特点。它继承了北宋以来雕版印刷的技艺,以墨线为主,构图盛满整个画面,装饰感很强。对于门神的形象,画师有一套独特的表现方法:“若要画得好,头大身子小。”武将威风凛凛,文官则舒展大方,缩短了人神之间的距离,显得喜庆亲切。

  在用色上,朱仙镇木版年画多用烟黑、广丹(红)、槐黄、桐绿和葵紫等,其中以红、黄、青、绿为主色。印刷时先套印色版,再以墨线压色,色泽鲜亮透明。贴在黑漆大门上,显得非常庄重美观。

  明、清两朝,朱仙镇年画上承北宋年画余韵,下启康乾盛世之风,以朱仙镇为中心,辐射周围省区,对山西平阳(临汾)、新绛,陕西汉中、凤翔,安徽临泉、阜阳、亳州及河北武强等中原地区的木版年画产生过重大影响,成为发展的黄金阶段。清末民初,黄河洪水泛滥,年画生产也受到影响,由盛转衰。这一时期比较著名的商号有“天义德”门神老店、“德源长”、“振兴德”等,主要分布在镇西大街、西门大街、估衣街一带。

  如今,随着全国各地年画的兴起,朱仙镇也早已“新桃换旧符”,往日“龙头老大”的辉煌历史,成了后人脑海中永远美好的回忆。

镇宅钟魁 开封朱仙

镇宅钟魁 开封朱仙

猜你喜欢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起源

  朱仙镇木版年画又称开封年画,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符及财门钝驴,回 更多

2017-12-19 14:49:08

【纸艺的历史资料简介】纸艺的历史起源与文

  纸艺,又称彩扎,顾名思义,就是以纸为主要原料制作各种民间工艺品及用品的工艺。纸艺的种类很多,大致集中在装饰、游艺和祭祀等范围之 更多

2017-12-19 14:49:08

【织锦资料简介】织锦的历史发展文化介绍

  织锦是我国民间最具特色的织造工艺之一,是各族妇女展示智慧的园地。由于历史渊源、地域关系、生活环境、民俗文化传承的差异,构成了绚 更多

2017-12-19 14:49:08

【扎染的资料简介】扎染的历史起源 扎染的

更多

2017-12-19 14:49:08

钱壮飞简历生平经历 钱壮飞是怎样牺牲的

  钱壮飞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情报工作人员。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九年底,根据党的指示,打进了国民党的最高特务机关,担任特 更多

2017-12-19 14:49:08

阎红彦将军简介 阎红彦生平经历及后代子女

  阎红彦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西北红军和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他一九二五年入党,历任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大队长,陕甘游 更多

2017-12-19 14:49:08

【灯笼的起源来历与寓意介绍】灯笼的种类名

  兴于民间的灯彩工艺,人们一般称之为花灯或灯笼,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工艺品之一。  灯彩工艺,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汉代。古籍上说, 更多

2017-12-19 14:49:08

冒号的正确用法及举例 冒号的作用介绍

  句中点号的一种,形式为:,写在提示性话语之后或总括性话语之前,表示提示性话语之后或总括性话语之前的停顿,并有提示、总括作用。冒 更多

2017-12-19 14:49:08

【印度的重要节日有哪些】印度节日、纪念日

  共和国日  1月26日(1950年)公元前4世纪形成了统一的国家。16世纪欧洲殖民主义开始侵入。1849年,英国殖民者侵占了印全境。1947年6月 更多

2017-12-19 14:49:08
编辑推荐
图文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