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坚定维护祖国统一

时间:2017-06-05 18:06:05 来源:8794网 编辑:小霸气

  彝族聚居的西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部分,无论是唐宋时期的南诏国,还是元、明时期的贵州水西等彝族地方民族政权,也立誓 “为汉不侵不叛之臣”,积极谋求内附,接受中央王朝的册封。南诏国对我国西南边疆的统一,为元代以来的全国大统一创造了条件。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彝族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革命斗争,反对国民党的腐败统治,实现了云南全省的和平解放和祖国的统一。

  南诏是唐宋时期我国西南地区有重要历史地位的地方民族政权。南诏政权与中央王朝的关系,虽然在个别历史阶段有过矛盾和斗争,但总体上与中央王朝保持密切的臣属关系。在南诏国统治者看来,南诏政权从来是“大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地方民族政权在500年的时间内一直在政治上积极谋求内附、经济文化不断加强与内地联系交流的思想基础。

  南诏自细奴罗至舜化贞共13主,共247年,其中有10主接受唐王朝委任为“刺史”或封为“台登郡王”“云南王”“南诏王”“滇王”等。终唐之世,南诏和唐王朝保持密切的臣属关系,使传往来不绝。南诏末期,唐王朝还以宗室女嫁给南诏隆舜为妻。

  南诏不仅在政治上臣属于唐王朝,其统治制度也大多直接或间接仿效唐王朝典章制度。南诏初期核心机构设“六曹”,后期改称“九爽”,直接效仿了唐朝“六部”。南诏设六节度、二都督,军事高级人员称“军将”,都直接借用唐王朝军事制度。南诏实行“授田”,仿自内地的均田制,“乡兵”,也类似内地的府兵制。虽然上述制度本身的实质与唐代内地不尽相同,但是这些制度的名称及设置,都说明了南诏和祖国内地政治上的密切关系。

  南诏也积极学习祖国内地先进的经济与文化,先进经济生产技术的传入,使南诏的生产力有了巨大的发展。南诏积极学习汉文化,“传周公之礼乐,习孔子之诗书”,“人知礼乐,本唐风化”。唐王朝专门在成都为南诏创办学校,南诏派出大批贵族子弟来学习,前后持续了50年,先后培养出南诏子弟数千人。南诏还将汉族知识分子如郑回等人吸收到统治集团中去,教南诏子弟儒学,南诏三代国王凤伽异、异牟寻、寻梦凑都以郑回为师。这些措施,大大地传播了汉文化,促进了南诏文化的发展,也使南诏在文化上更加强烈地认同中华文化。

  历史上,唐王朝和南诏出于统治阶级的狭隘利益和缓解内部矛盾的需要,曾经爆发过短期战争,但都遭到唐王朝和南诏各族人民的坚决反对。同时,南诏和唐王朝仍高度重视相互之间的政治关系,在短期的矛盾后很快就重新恢复密切关系,即使是由于唐王朝杨国忠等人乱政,导致南诏“不得已而叛唐”的天宝战争时期,阁罗凤仍在《南诏德化碑》中立下誓言“我自古及今,为汉不侵不叛之臣”,并言明必将重归于唐的战略选择。其孙异牟寻即位,即遣使三路入唐,表示“愿竭诚日新,归款天子”,请求“世为唐臣”。唐王朝回首往事,总结经验教训,认识到“云南自汉以来臣属中国,杨国忠无故扰之使叛”,承认过错在唐而不在南诏,并于794年,派节度巡官崔佐时率领唐朝使团到达南诏,与异牟寻会盟于点苍山。同年10月,又命尚书祠部郎中兼御史中丞袁滋为“册南诏使”,向南诏颁发“贞元册南诏印”,册封异牟寻为 “云南王”,异牟寻表示“子子孙孙永为唐臣”。南诏归唐进一步密切了南诏与内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关系。

  五代时的924年,大长和国王郑买嗣之子郑仁旻,派遣使者,以朱鬃、白马到南汉求婚,刘皇帝以其兄刘隐之女增城郡主嫁与郑仁旻为妻,结为秦晋之好。

  作为南诏政权的继承者,以白族和彝族为主体的大理国(937~1253年) 一直和宋王朝(960~1279年) 保持了密切的关系。由于宋王朝国力较弱,又面对北方游牧民族政权的政治、军事侵袭,因而总体上对大理国采取了不接触、不接纳的消极政策,但大理国仍通过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种途径,积极加强与宋王朝的关系,在政治上努力谋求内附,屡次向宋王朝称臣纳贡,请求宋王朝册封。在大理国的积极请求下,宋太宗淳化五年(994年),宋王朝册封大理国王“检校太保、归德大将军、依归忠顺王”。此后,大理国又多次向宋王朝进贡,请求再次册封。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大理国遣使进贡金装碧玕山、刀剑、鞍辔等;政和六年(1116年),大理国遣使天驷建彦贲李紫综、副使坦绰李伯祥进京,贡马380匹及麝香、牛黄等珍宝。第二年(即政和七年,1117年),宋徽宗授大理王段和誉为“云南节度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上柱国、大理王”。宋高宗绍兴六年(1136年),大理国又向南宋进贡象、马。南宋理宗淳祐四年(1244年),宋王朝已经风烛残年,但大理国仍然向宋王朝效忠,当蒙古贵族发动战争进攻云南,企图借机从南路进攻南宋腹地的时候,大理国将领高禾率领白族和彝族人民,在今丽江县九河一带英勇抵抗,打退了蒙古贵族对云南的第一次进攻,高禾战死。宋王朝为了褒扬高禾等的忠勇,专门遣使来大理国吊祭。至今九河还保存有 “白王塔”的遗迹,就是纪念这次阵亡的大理将士。

  大理国时期,云南各族人民与祖国内地在经济文化上有着广泛的交流。经济上大理国主动向宋王朝上表,请求互市,主动向汉民族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文化上仰慕中原文化,屡次到中原购买儒家经典、佛教文献以及其他书籍。1103年,大理国派遣使臣高泰运向宋王朝求书,“求经籍六十九家、药书六十二部”。1202年,大理国使人入宋取大藏经,置五华楼。在长期的经济文化密切交流中,汉文化对大理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水西是宋末元初以来对现今贵州省的大方县、黔西县、织金县、金沙县和毕节市、纳雍县、六盘水市水城县、六枝特区的部分地域的称呼。水西故地先秦时期为彝族先民的卢鹿部、卢夷国、朱提国,秦汉时期为夜郎国,此前均系自己建国,自立为君长(汉文史志称为“蛮长”)。蜀国时期正式受中央王朝封赐为罗甸王,建立罗甸国。晋、南朝、隋时期沿袭为地方国家政权。唐朝时期其君长与罗殿王同时受封为滇王、普里王(普露静王),并受唐的羁縻为姚州刺史。宋代在袭任王爵的同时,受宋的羁縻,并请求袭任姚州刺史。

  历代水西的统治者都是彝族妥阿哲家,即明代以后的安氏家族。水西地方政权的彝语称谓叫做“慕俄格”,系由妥阿哲家第27代君长毕额抹勿在蜀汉时期所建。1280年,元世祖在贵州设置了八番顺元宣慰司,在水西地区设置亦溪不薛宣慰司,此时水西称为“亦溪不薛” (蒙古语)。至此,阿哲家族以地方国形式进行统治的历史结束。1665年,清朝平定水西、乌撒土司政权,实行“改土归流”,设大定、平远、黔西、威宁4府。此后,水西仅有其名,不再有土司统治,但仍然有土目遗存,直到新中国成立才全部消失。

  1388年,奢香夫人正式摄贵州宣慰使之职。奢香夫人当政时,掌握贵州军事大权的都指挥使马烨,凭借自己是皇亲国戚,“素恶奢香,又思尽灭诸罗代以流官,苦无间。会香为他罗所讦,烨欲辱香激诸罗怒,俟其反而后加之兵。及檄香对簿,香已不胜其辱,烨又叱壮士裸香而笞其背。香怒甚,折所服革带誓以必报”。听到这个消息,水西“四十八部诸罗咸集香军门,戛颡,愿尽死力助香反”。然而奢香夫人看透了马烨企图通过武力消灭地方土司而代以流官的险恶用心,对群情激愤的四十八部土目说:“反非吾愿,且反则歹得借天兵以临我,中歹计矣!我之所以报歹者,别有在也。”她不辞辛苦,跋涉千里到京城向皇帝朱元璋告御状,揭露马烨的罪恶行为,并以“愿刊山通险,世给驿使往来”为报答,求得朱元璋召回马烨治罪,从政治上打败了马烨。奢香回来以后,“遂开偏桥、水东,西达乌蒙、乌撒,及自偏桥北达容山、草堂诸境之道,立龙场等九驿于其境内,岁贡马及廪积。自是道大通而西南日益辟”。1390年,她派遣儿子安的朝京师并且请求入太学学习,得到朱元璋的褒奖。安的学习期间和归来后的一段时间,政事仍然由奢香夫人管理。直至1396年她去世。

奢香夫人
奢香夫人

  奢香夫人当政时期(1388~1396年),清醒地认识到水西地区对于整个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的重大意义。面对马烨的险恶阴谋,她不以私愤害公忠,忍辱负重地尽忠于国家而不率领四十八部起来与马烨进行军事斗争,避免了国家分裂、民族受难。奢香夫人有着高瞻远瞩的政治智慧和战略眼光。

  奢香夫人当政时组织领导贵州境内各族人民凿山开道、修建驿路,把云、贵、湘、川、桂几省分管地域联结起来,将境内的驿路纳入全国的驿路网络,与全国各地连成一片,沟通了贵州周围4省,使贵州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在国家加强西南地区统治的形势下,为贵州建省创造了必要条件,客观上维护和促进了祖国统一。交通条件的改善,也大力促进了水西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之前,水西地区经常拖欠朝廷的赋税情况常见于史志记载,在驿路修建好以后,这样的记载逐渐减少。

  奢香夫人还对彝族文字的使用与传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把彝族文字从神秘中解放出来,打破了传统禁忌的坚冰,使彝文有规模地出现在金石等载体上,并将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从传统的传经记史的功用扩大到记账和契约、记录歌谣、书信往来等日常生活中。这是奢香夫人对彝族文化所作的贡献。奢香夫人对彝族古籍文化所作贡献及其影响不仅在当时的贵州宣慰司地盘,还延伸和辐射到周边的彝区,如乌撒地区、四川的永宁宣抚司地区 (今古蔺、叙永一带)、云南的乌蒙(今昭通市)、閟畔(今东川、会泽一带)、磨弥(今云南省宣威、沾益一带) 等地区,其彝文传播改革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为了学习和引进汉族文化,加强和促进彝汉文化的交流,奢香夫人还带头遣子弟到京师入太学,以身作则影响周边并逐渐深入到社会各阶层。史记明洪武“二十三年五月巳酉,香遣其子弟朝京师,因请入太学。上谕国子监官:‘善为训教,俾有成就,庶不负远人慕学之心’。” 同年(1390年) “播州、贵州宣慰使司并所属宣抚司官各遣其子来朝,请入太学。上敕国子监官曰:‘移风善俗,礼为之本,敷训导民,教为之先,故礼教民于朝廷而后风化达四海。今西南夷土官各遣子弟来朝,求入太学,因其慕羡,时允其请,尔等善为训教,俾有成就,庶不负远人慕远之心。’” 在奢香夫人的带动和影响下,毗连的乌撒、乌蒙、芒布、永宁地区,各土司先后送子弟进京入学。

  在国子监读太学的土司子弟还把彝语彝文带进了京城,国子监所属的四夷馆还以此编成了《华夷译语》,其中有《倮罗译语》5种,均分门排列的彝文单词,每词下分汉义、汉字、注音3项。《华夷译语》收集了数百个彝文单词。从彝汉语文翻译,尤其是彝汉文互译的角度上说, 《华夷译语》里的彝汉文单词互译是开了先河的,采用了彝汉文对照的排列,可谓是迄今为止最早的彝汉文互译,因而也具有权威性。

  奢香引进汉文化后,又因彝汉民族在伦理道德观中的孝道的认同,汉民族的二十四孝故事被大量翻译改写作五言体的彝文,作为彝族丧祭活动中《尼巧》《哭灵经》《细沓》等文献与仪式的补充,如《张礼与张孝》《凤凰记》《西京记》《色特啥孜》《色特阿育》(原型为董永) 等,还有文学作品如《西游记》(又作《陈状元记》) 等。同时,汉文在彝族民间的普及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在一些民歌中也可以得到印证,如彝族情歌《曲谷逃婚》的最后一段讲道:“逃婚啊逃婚(私奔),逃往阿博举任堵勾,那阿博举任堵勾,田里常年装满水,水牛不驯能犁田。高大的瓦屋,即使盖不了,见得人的草房,也要盖一栋,精打细算,把子女养育。要么读汉书,读10年汉书 (另有“考举人秀才”说法版本),为皇帝出力,替皇帝办事;要么读彝书,为彝君长出力,为彝君长办事;或上祭祀场,得到猪羊腿,回家敬先人,回家敬祖宗。” 民间已把“读汉书”放到头等重要的位置。反映出学习和引进汉族文化,加强和促进彝汉文化的交流的做法,为民间所认同,并普遍被接受,且深深扎根在民间。

  奢香夫人的政治智慧和历史功绩,对后世影响很大。奢香夫人的伟大精神,是彝族人民以至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她忠于国家、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顾全大局、反对战争、维护团结的和平思想,热爱民族、忍辱负重、为民请命的英雄气概,善于学习、兼收并蓄、积极促进民族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远见卓识,忠于职守、努力奋斗、鞠躬尽瘁的献身精神。

  由上可知,无论是彝族建立的南诏国,或以白族和彝族为主体民族建立的宋大理国,以及元末明时期贵州的彝族水西政权,在政治上,彝族地方民族政权都积极维护中央王朝的权威,努力保持和加强与中央王朝的臣属关系; 在经济和文化上,则积极向内地学习,传播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汉文化,加快和强化了中华民族经济、文化一体化的进程。

猜你喜欢

彝族彝文文献载体形制

  近现代流传于彝区的彝文文献载体形制主要有纸书、皮书、布书、岩书、瓦书、木牍、木刻、金石铭刻、印玺等。其中绝大部分为纸书,纸书包 更多

2017-06-05 18:06:05

彝族彝文文献的类别

  纵观滇、川、黔、桂四省区的彝文文献,根据接触的资料与现存可见书目,按其包罗的内容,可以概括为如下类别。  一、宗教类  为彝族 更多

2017-06-05 18:06:05

重要彝族彝文文献书目

  一、古代彝族六祖史  彝族历史书。内容记述了混沌中产生了宇宙万物,万物进化中诞生了人类,人类社会首先经历了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 更多

2017-06-05 18:06:05

彝族古代有影响的历史名人

  济火,也称济济火、火济,尊称将军,汉代牂牁人,为南中罗甸彝族默部君长勿阿纳第六世孙,系水西(黔西) 安氏、芒部(镇雄) 陇氏彝族土 更多

2017-06-05 18:06:05

彝族近现代有影响的历史名人

  鲁大宗(1847~1922年),字森亭。云南禄劝人,清代举人,长期隐居山乡过田园生活,以田园诗人著称于彝乡。著有诗集《听涛轩诗钞》(木刻 更多

2017-06-05 18:06:05

钱壮飞简历生平经历 钱壮飞是怎样牺牲的

  钱壮飞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情报工作人员。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九年底,根据党的指示,打进了国民党的最高特务机关,担任特 更多

2017-06-05 18:06:05

阎红彦将军简介 阎红彦生平经历及后代子女

  阎红彦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西北红军和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他一九二五年入党,历任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大队长,陕甘游 更多

2017-06-05 18:06:05

【灯笼的起源来历与寓意介绍】灯笼的种类名

  兴于民间的灯彩工艺,人们一般称之为花灯或灯笼,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工艺品之一。  灯彩工艺,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汉代。古籍上说, 更多

2017-06-05 18:06:05

冒号的正确用法及举例 冒号的作用介绍

  句中点号的一种,形式为:,写在提示性话语之后或总括性话语之前,表示提示性话语之后或总括性话语之前的停顿,并有提示、总括作用。冒 更多

2017-06-05 18:06:05

【印度的重要节日有哪些】印度节日、纪念日

  共和国日  1月26日(1950年)公元前4世纪形成了统一的国家。16世纪欧洲殖民主义开始侵入。1849年,英国殖民者侵占了印全境。1947年6月 更多

2017-06-05 18:06:05
编辑推荐
图文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