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彝族彝文文献书目

时间:2017-06-05 18:24:41 来源:8794网 编辑:小霸气

  一、古代彝族六祖史

  彝族历史书。内容记述了混沌中产生了宇宙万物,万物进化中诞生了人类,人类社会首先经历了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原始社会,然后进入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的所谓人类变化时代(人类变化成了各种动植物——氏族图腾分化),之后进入了父系社会即所谓的“人类(男性) 六祖”时代(其实有七个男性,其中第五年笃赛查因得服用“不疼不死药”而长生不死,但也无后裔繁衍,很似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因而有后裔的就只有六人)。彝族公认的男性祖先即“阿普笃慕”是“人类六祖”中的老幺。本书重点记述了笃慕如何娶三房妻,每房各生二子,共育六子即彝族之六祖,六祖分支后各自立业生息繁衍,因进一步开拓地域的需要,六祖在“罗尼山”举行祭祖分支仪式,从而形成了武、乍、尼、恒、布、默六支即六大氏族。然后武、乍两支向“天南”发展,尼、恒两支向“天北”发展,布、默两支向“赊矣” (金沙江) 南北两岸发展。本书可能是彝族六祖默氏族后裔所撰,因而对各支的各自发展史记述详略不同,对默氏记述较为详细,一直记述到宋时西南 “雄冠三十七部”的罗婺盛世时代。

  二、禄劝明代镌字岩摩崖石刻《罗婺盛世史》

  该摩崖位于云南省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城东北向13公里的法宜则村旁,掌鸠河畔峭壁上。刻面包括四周围饰图案长206厘米、高80厘米。刻文从左至右直书,每段首起抬头两字,共4段581字。该摩崖是云南境内迄今所发现的彝文碑刻中保存最完整、刻面最大的彝文石刻,该摩崖记述了从宋代起曾雄冠西南37部的罗婺部(武定彝族凤氏土司) 祖上自阿白阿俄(阿而) 至益弄益振(凤昭),有着紧密父子连名的共14代350多年间的兴盛史。根据铭文内容及所载代系,参考有关相应内容的汉文史志记载,该摩崖镌刻于明嘉靖十年(1531年),迄今480多年。

  三、《供牲献药经》

  本书由张仲仁、普卫华翻译,熊长麟审定,云南民族出版社于1988年1 月出版。本书是彝族文献《作祭经》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滇东北武定、禄劝彝族祭奠死者时毕摩唱诵的一种经文。该书原稿由禄劝县撒营盘镇康荣村委会毕摩张炳中保存。书中有一些灵魂不死、万物有灵等唯心思想,但书中叙述的如寻找药物的方法、人的生长发育、生老病死的一些过程,具有朴素的唯物思想,是研究彝族哲学思想、社会历史以及彝族医药等方面的重要资料。

  四、《普兹楠兹——彝族祭祀词》(汉文、彝文对照,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译丛,第8辑)

  本书由黄建民、罗希吾戈翻译,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编,云南民族出版社于1986年11月出版。本书由《普兹楠兹》《祈福经》《祭龙经》《那司姆祭祖经》《招魂词》《狩猎祭祀经》《驱邪经》等七篇组成。本书是反映云南省路南一带彝族祭“密支”的经书,“密支”是一种社祭,“社祭”是我国古代普遍流行的一种宗教仪式,其基本特点是与群体居住地或领域相联系的一种崇拜,这种崇拜每年都要举行一次或多次仪式。这些祭歌是从路南彝族历史文献中编译出来的,它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彝族先民生产生活风貌及社会意识形态,是研究彝族古代社会的重要资料。

  五、《彝文〈劝善经〉译注》

  本书由马学良等译注,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于1986年出版。《彝文〈劝善经〉译注》是从汉文《太上感应篇》翻译成彝文的彝文木刻本。全文共计 22900多字,是现存彝文古籍中内容丰富、字数较多的最早彝文木刻本。译者姓氏和译书年代,同其他彝文古籍一样无从查考。这部《劝善经》内容多为宣教说理,传授知识为主,通篇以“太上感应”为题,结合彝族风俗说教,名为劝善,实为宣扬忠君效命、因果报应等迷信观念,另一方面也劝说官吏、奴隶主不要虐待百姓、奴隶。它把道教思想与彝族古代奴隶社会的原始宗教相结合,更易麻痹奴隶和贫民的反抗意识,这部书成为了当时奴隶主得心应手的统治工具。

  六、《夷僰榷濮》(汉文、彝文对照)

  本书由罗希吾戈、杨自荣翻译,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译丛,第4辑,云南民族出版社于1986年出版。彝族六祖分支是彝族古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亦被彝族古代史家、文人记于文献典籍中。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彝族先民早在“六祖分支”以前就已经进入了以父系为主体的阶级社会,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了以君、臣、师、匠、民为一体的社会结构。本书是根据云南省武定县万德土署凤氏土司家藏的彝文典籍《夷僰榷濮》翻译而成,成书时代为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本书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六祖分支”以前,描写彝族先祖的由来;另一部分是“六祖分支”后,具体阐明了居住在云南省禄劝、武定县彝族各宗支迁徙沿革的过程。全书充满了“祭祀”“做斋”等原始宗教的色彩,但从字里行间不难找到彝族先民对“人类起源”的唯物进化史观的见解,以及彝族古代社会的真实面貌。本书对研究彝族古代社会的历史、宗教、文化等提供了主要的依据。

  七、《〈劝善经〉译注》

  本书由张兴、唐承宗等译,中央民族学院民语所彝族历史文献编译室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于1983年10月出版。本书是最早的彝文刻本,全文约 22900字,成书年代大约为明朝。彝文《劝善经》译自道教经典《太上感应篇》,是宣扬道教忠君、因果报应等思想的,但是从其翻译成的彝文来看,多以五言为主,兼有长短句,语言流畅,遣词造句,井然有序,是研究彝族语言文学的重要资料。

  八、《金石彝文选》

  本书由罗国义翻译,陈英编注,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彝族历史文献编译组,1982年印制。本书译注了贵州省大方县的古罗甸时期遗存的彝文石刻和铜刻三篇,第一篇《水西大渡河建石桥记》,是明万历二十年 (1592年) 所刻,碑刻在大方县鸡场和黔西县洼水两个公社间的大渡河桥头上,有彝文、汉文两面碑刻。有译注彝文碑记,还有汉文碑记。第二篇《新修千岁衢碑记》,是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较前篇早46年。与刻于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 在云南禄劝的镌字岩《凤氏碑》(被认为是较早出现的彝族文字的文物) 晚13年。此碑在大方县白布河公社洛启坡衢道旁的岩上,是彝汉文合璧,碑体的右幅刻彝文,左幅刻汉文。第三篇《成化钟铭文》,是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 铸制铜钟的铭文,也是彝汉文合璧。

  《成化钟铭文》比《新修千岁衢碑记》早61年。比镌字岩《凤氏碑》早48 年,是目前为止,古罗甸水西遗存较早的金石铭文。

  九、《西南彝志》

  本书是一部较全面地记载了西南地区彝族历史的彝文献巨著。此书彝语原名为《哎哺啥额》, 《西南彝志》是其汉译本的书名。全书共分创世志、谱牒志、地理志、天文志、人文志、经济志六个志。彝文计有37万余字,400 多个标题。彝汉对译本共26卷。本书于1957年开始,由毕节地区彝文翻译组已故著名的彝文经师罗国义和王兴友二先生历经9年时间,在1966年译成彝汉文对照本初稿共26卷。1986年列入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六五” 规划工作的重点项目,经毕节地区彝文翻译组整理,由贵州民族出版社正式陆续出版。《西南彝志》原名《哎哺啥额》(音译)。彝族先民认为,由于啥额(清浊气) 自身的不断发展变化,产生哎哺。又由于哎哺自身的不断发展变化,形成天地,产生万物。此观点也是整本书的核心理论。此书内容涉及广泛,但仍把全书彝名定为《哎哺啥额》,道理就在于此。本书在叙述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状况时,说先是人兽同居,后来人类发明了火,驱散了野兽,知道熟食。开初人类只知有母,不知有父,妇女给众人治病,率领众人进行生产活动。后来出现了私有制,出现了战争,出现了奴隶等等。这些叙述闪耀着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火花,它客观地描述了人类由漫长的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的发展轨迹,是研究古代彝族社会发展变化极为可贵的彝文资料。

  《西南彝志》的编纂者,是黔西北古代罗甸、水西热卧土目(今黔西县境内) 家的一位摩史,姓氏已无可考,人们习惯称他为“热卧摩史”。据说,他搜集了彝族历代的许多文史篇章,经过整理编纂成这部彝族历史文献。他完成此书的编纂时,年已75岁。具体成书年代不详,仅从书中记载的一些事情去推测,可能在清康熙三年(1664年) 吴三桂进犯水西之后,雍正七年(1729) “改土归流”之前。此书彝文原本,是贵州省大方县百纳区三元乡陈朝光家祖代收藏下来的,现在作为国家珍贵的民族历史文献,保存在北京民族文化宫。

  十、《勒俄特依》

  彝族古代哲学著作,又名《勒俄石博》《布此特依》,简称《勒俄》。体裁为押韵之五、七言诗。“勒俄”的直接意义为“历史真相”,“特依”为 “书”,全名意为“历史真相之书”。成书年代及作者均不详。彝文原著手抄本传世颇多,长期流传于四川大凉山和云南小凉山地区。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流传的《阿鲁举热》,与《勒俄特依》内容大同小异,各具特色。1960 年四川省民间文艺研究会初次将《勒俄特依》翻译并编入《大凉山彝族民间长诗选》,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勒俄特依》全书共13篇,论述了宇宙的变化、万物的形成、人类的起源、社会的变迁等。《勒俄特依》具有进化的观点,还反映了由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的情况。《勒俄特依》不仅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而且包含着朴素的历史进化论因素。虽然这种唯物主义思想,没有建立在对各门具体科学概括和总结的基础之上,带有自发、直观的性质,但它在彝族哲学思想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

猜你喜欢

彝族彝文文献载体形制

  近现代流传于彝区的彝文文献载体形制主要有纸书、皮书、布书、岩书、瓦书、木牍、木刻、金石铭刻、印玺等。其中绝大部分为纸书,纸书包 更多

2017-06-05 18:24:41

彝族彝文文献的类别

  纵观滇、川、黔、桂四省区的彝文文献,根据接触的资料与现存可见书目,按其包罗的内容,可以概括为如下类别。  一、宗教类  为彝族 更多

2017-06-05 18:24:41

彝族古代有影响的历史名人

  济火,也称济济火、火济,尊称将军,汉代牂牁人,为南中罗甸彝族默部君长勿阿纳第六世孙,系水西(黔西) 安氏、芒部(镇雄) 陇氏彝族土 更多

2017-06-05 18:24:41

彝族近现代有影响的历史名人

  鲁大宗(1847~1922年),字森亭。云南禄劝人,清代举人,长期隐居山乡过田园生活,以田园诗人著称于彝乡。著有诗集《听涛轩诗钞》(木刻 更多

2017-06-05 18:24:41

彝族当代有影响的历史名人

  龙云(1884~1962年),字志舟,原名登云,彝名纳吉鸟梯。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炎山乡人,1948年加入民革,龙云先后主政云南18年,他努力革 更多

2017-06-05 18:24:41

钱壮飞简历生平经历 钱壮飞是怎样牺牲的

  钱壮飞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情报工作人员。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九年底,根据党的指示,打进了国民党的最高特务机关,担任特 更多

2017-06-05 18:24:41

阎红彦将军简介 阎红彦生平经历及后代子女

  阎红彦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西北红军和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他一九二五年入党,历任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大队长,陕甘游 更多

2017-06-05 18:24:41

【灯笼的起源来历与寓意介绍】灯笼的种类名

  兴于民间的灯彩工艺,人们一般称之为花灯或灯笼,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工艺品之一。  灯彩工艺,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汉代。古籍上说, 更多

2017-06-05 18:24:41

冒号的正确用法及举例 冒号的作用介绍

  句中点号的一种,形式为:,写在提示性话语之后或总括性话语之前,表示提示性话语之后或总括性话语之前的停顿,并有提示、总括作用。冒 更多

2017-06-05 18:24:41

【印度的重要节日有哪些】印度节日、纪念日

  共和国日  1月26日(1950年)公元前4世纪形成了统一的国家。16世纪欧洲殖民主义开始侵入。1849年,英国殖民者侵占了印全境。1947年6月 更多

2017-06-05 18:24:41
编辑推荐
图文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