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居住习俗

时间:2017-06-05 11:33:08 来源:8794网 编辑:小霸气

  彝族居住的中国西南地区群峰耸立、江河纵横、气候多样。其居住形式与居住环境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长期的生活实践,使彝族人民在适应自然,合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发明了富于特色的各式民居与居住习性。

  彝族是农牧兼营的民族,村寨的分布与坐落有其独特的传承,这样有险可守,有路可走;高能望远,并有水源、耕地以及水草牧场。一般高山区多为散居,平坝河谷地则以聚居为主,这是彝族典型的聚落特点。彝族居落的选址多在地势险要的高山坡地或河谷地带的向阳山坡,环境一般为依山傍水,向阳避风。在高山地带居落较为分散,半山和河谷地带则相对集中。由于彝族分布地域较广,各地自然条件不同。使得各地的房屋构造、功用、造型等也不尽相同。

  大、小凉山和云南宁蒗等地的彝族,其房屋造型多为一种长方形平房,称为棚子。河谷地区的棚子多采用夯筑土墙,木板作瓦,屋内各开间亦用木板相隔;高山地区的棚子则采用竹墙,墙外涂抹泥巴,顶覆木板瓦,房内开间间隔也用竹墙。棚子面宽长,进深短,一般是在长墙中部开门,面宽为三个开间,有方孔小窗或无窗。富裕人家在房屋外围以土墙,形成院落,并在院墙修筑碉楼,用以防卫。屋内进门正当中为堂屋,较为宽敞,正中稍偏处设锅庄,是全家饮食、烤火、议事、待客、息宿之所。堂屋左侧为内室,放木架床和柜箱之类,亦可作寝床来用。堂屋右侧开间一般作储藏室,储放粮食,柴草和其他生活用品,也可供未婚子女或客人住宿,凉山彝区也有一些三合院、四合院建筑,这类房屋在门楣、梁枋、拱架、木隔板上雕刻有日、月、鸟、兽、花草等图案,极富建筑装饰效果。

  贵州彝族村寨多建在平缓的山坡或山间盆地上,每户人家都有土墙或石墙围成的院落,其房屋构造与凉山彝族相近,亦为长方形、内分三开间,所不同者,其火塘或锅庄的位置是在堂屋右边的开间。过去,贵州贫苦的彝民还有一种住房称作“杈杈房”,系用三排顶端带杈的树杆作梁,中排高于前后两排,树杈上置放枝条,使中排树杈形成屋脊,前后排为檐口,再用捆扎的树条作椽,顶盖茅草,房四壁是用树条或苞谷秆做成篱笆。

  广西彝族的民居也同当地其他民族一样,采用一种“干栏”式的住宅,即用竹、木、茅草等搭建的竹木楼,人宿楼上,底层圈牲畜。

  彝族住房一般为长方形平房,喜各自独院居住。按彝族习惯,儿子结婚以后与父母分居,而父母则随幼子生活,或分室而居,或全家合住一室。川、滇大、小凉山彝族住房的室内布局基本相同。

  普通住房的正屋一般为一列三间,由三部分组成。正中为厅堂兼厨房。

  彝族的民居形式较多,传统的彝族民居有闪片房、土掌房、三坊一照壁、木楞房、石板房、吊脚楼房和俗称滇中“一颗印”的庭院式建筑等多种类型。这些彝族传统民居各具特色,大都就地取材,因地制宜修建而成,是彝族人民适应周边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的智慧结晶。

  一、闪片房

  “闪片房”是云南南部山区彝族的一种民居,房屋墙壁是用土石垒成,房顶搭5~7根横梁,梁上覆盖条形木板,并用牛筋、棕绳等固定成顶,此种房屋一般是一楼一底,楼上为一通间,楼下分为三个开间。楼下三开间正中是堂屋,堂屋中央设火塘,左右房为寝室。

  二、滇南的土掌房

  土掌房是居住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石屏县、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和峨山彝族自治县、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等地及其邻近周边滇南彝族的传统民居。修建时,先以石块垫底做墙基,墙基上用黏土夯土筑墙, 待墙高达3米时,用梁木和交错密排的木椽、竹条或树枝来封顶,顶上再铺以黏土,经洒水抿捶而成。此类民居建筑依山而建,多建在山梁斜坡上,土石及木料等建筑用料均就地取材,建造成本低。大都为一楼一底的三开间平顶土房,也有设2~3层楼的。平整厚实的屋顶不但防晒防雨,还可作为夏日纳凉的阳台和晾晒粮食、衣物的晒台。人居其中,甚感冬暖夏凉,环绕村寨的青山绿水映入眼帘,心情怡然。土掌房的最大特点是房顶的建造,先是搭放圆木梁,梁上铺层松柏枝,然后再覆撒一层松毛上再摊一层细泥,最后压一层沙土。这样的房顶可做到防晒、防寒、防雨,并由于其铺建结实,又可作为夏日纳凉的阳台和晒粮食的晒台。

  土掌房

  土掌房

  三、滇西的三坊一照壁

  “三坊一照壁”是大理巍山一带彝族的主要民居类型,是一种土木结构的庭院式建筑,具有很好的避风性。由主房、耳房和照壁三部分构成,主房高于两侧耳房,主次分明,布局协调。主房和耳房除正面以木板为隔墙外,其余三面均以土墙夯筑而成,大都建成设有上下楼层的楼房。主房前设有由4 根立柱来支撑的屋檐,形成前出廊格局。主房多为上下两楼,一楼隔为一大两小开间,左边为大间,大间中央设火塘;中间是堂屋,靠后墙处有壁龛,供祖先灵位;右间多为新婚夫妇所居。下层通常隔成一大二小的三开间形式,大格房间设在左边,是人们生活起居的主要场所。两侧耳房楼下储藏粮食或住人,楼上存放农具或饲料。

  四、滇西北的木楞房

  俗称“木罗罗”或“跺木房”的井干式木楞房,是居住在高山森林地区的彝族民居建筑类型,云南境内主要盛行在滇西北的小凉山彝区。这是一种纯木结构的房屋,多为高达4米左右的二开间或三开间平房,房屋壁体、大梁、立柱、椽子等都以直接从山上采伐来的松木为原料,有的还用薄木板来盖屋顶,木板上压以石块。房屋壁体由已剥皮的圆木或方木层叠交错,层层垒制而成。屋顶呈双斜面,利于疏导雨水。如今,居住坝区的彝族大都盛行兴建以瓦片盖顶的木楞楼房。小凉山地处横断山脉中段东侧,是地震发生较频繁的区域,木楞房起到了很好的抗震减灾作用。

  五、滇中的“一颗印”

  俗称“一颗印”的民居建筑是居住在滇池周边坝区彝族的主要住屋类型,昆明市官渡区子君村的彝族撒梅人至今较好地保留着这种四合院式的古老建筑。

  “一颗印”民居由正房、厢房和门廊三部分组成,因其建筑平面和外观呈方形,形似一颗方方正正的印章而得名。房屋主体由土墙夯筑而成,通常为双斜面瓦顶的两层楼房建筑,主要有“三间两耳”和“三间四耳”两种形式。“三间两耳倒八尺”是一颗印式民居的传统建设规则。正房居中,底层设为三开间,左右间做主人卧室,中间为待客堂屋,楼层也为三开间,中间为祭祀祖宗的祖堂或者是诵经供佛的佛堂,两侧间住人。厢房以耳房形式毗连于正房两侧,底层分别设为厨房和牲畜栏圈,楼层多用于储存农具和农作物等。俗称“倒座”的门廊正对主房设立,一般进深为八尺,故称“倒八尺”,隔扇式大门开在门廊中央。人们一般在合院天井中间打有水井,铺以石板,作为洗菜、洗衣和休闲的场所。

  六、滇东北的带碉楼的四合院

  带碉楼的四合院是滇东北昭通一带彝族官宦人家或大富之家的典型民居,系土木结构或木石结构的四合院式建筑。墙体或由夯土筑成,或用石块砌筑,墙体上再铺设栋梁和椽木来构建屋顶。其形制与四合院基本一致,院落分别由三开间的正房、两侧厢房和密布枪眼的碉楼组成,院落中间的天井大都铺以石板。因昭通地处入滇咽喉要冲,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饱受战争之苦的彝族人民为保护家园而将传统的四合院发展成这种具备防御功能的建筑民居。

猜你喜欢

彝族彝文文献载体形制

  近现代流传于彝区的彝文文献载体形制主要有纸书、皮书、布书、岩书、瓦书、木牍、木刻、金石铭刻、印玺等。其中绝大部分为纸书,纸书包 更多

2017-06-05 11:33:08

彝族彝文文献的类别

  纵观滇、川、黔、桂四省区的彝文文献,根据接触的资料与现存可见书目,按其包罗的内容,可以概括为如下类别。  一、宗教类  为彝族 更多

2017-06-05 11:33:08

重要彝族彝文文献书目

  一、古代彝族六祖史  彝族历史书。内容记述了混沌中产生了宇宙万物,万物进化中诞生了人类,人类社会首先经历了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 更多

2017-06-05 11:33:08

彝族古代有影响的历史名人

  济火,也称济济火、火济,尊称将军,汉代牂牁人,为南中罗甸彝族默部君长勿阿纳第六世孙,系水西(黔西) 安氏、芒部(镇雄) 陇氏彝族土 更多

2017-06-05 11:33:08

彝族近现代有影响的历史名人

  鲁大宗(1847~1922年),字森亭。云南禄劝人,清代举人,长期隐居山乡过田园生活,以田园诗人著称于彝乡。著有诗集《听涛轩诗钞》(木刻 更多

2017-06-05 11:33:08

钱壮飞简历生平经历 钱壮飞是怎样牺牲的

  钱壮飞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情报工作人员。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九年底,根据党的指示,打进了国民党的最高特务机关,担任特 更多

2017-06-05 11:33:08

阎红彦将军简介 阎红彦生平经历及后代子女

  阎红彦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西北红军和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他一九二五年入党,历任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大队长,陕甘游 更多

2017-06-05 11:33:08

【灯笼的起源来历与寓意介绍】灯笼的种类名

  兴于民间的灯彩工艺,人们一般称之为花灯或灯笼,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工艺品之一。  灯彩工艺,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汉代。古籍上说, 更多

2017-06-05 11:33:08

冒号的正确用法及举例 冒号的作用介绍

  句中点号的一种,形式为:,写在提示性话语之后或总括性话语之前,表示提示性话语之后或总括性话语之前的停顿,并有提示、总括作用。冒 更多

2017-06-05 11:33:08

【印度的重要节日有哪些】印度节日、纪念日

  共和国日  1月26日(1950年)公元前4世纪形成了统一的国家。16世纪欧洲殖民主义开始侵入。1849年,英国殖民者侵占了印全境。1947年6月 更多

2017-06-05 11:33:08
编辑推荐
图文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