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古装“活化石”

时间:2017-07-08 16:46:46 来源:8794网 编辑:小霸气

  在贵州安顺市的城内街头和市郊农村,活跃着一群群服饰奇特罕见的妇女,她们身穿蓝色或黑色的宽大长袍,胸襟上点缀着宽阔的花边,两边飘荡着一尺二寸宽的大袖,身上拴着围裙,系着绸带,乌黑的头发,脑后梳起圆形发髻,前面戴着包帕,两耳垂挂着闪光的银耳坠,下面天生一双“大脚”,冬天打绑腿,夏天赤脚着草鞋。她们的装束打扮,既与当地一般汉人迥然有异,也与当地苗、布依、仡佬等少数民族明显不同,特别引人注目。但是,她们确实都是汉族。这种独具风采的屯堡妇女服饰现象,在国内实属罕见,曾引起国内外研究民族学的专家学者们的惊讶和密切关注。

  安顺屯堡妇女为啥要穿这种浓妆淡抹的奇异服饰,据考证原来她们至今还保留着明朝古装的遗风。相传屯堡人的先祖都系江苏、安徽籍人,当地汉人收藏的大量的家谱、族谱都有这方面的详尽记载。但是,他们到贵州来的时间和原因却不一。屯堡乡亲父老间有两种不同的传说:

  一种传说屯堡人是随建文帝逃难入黔的。那是明朝建文元年七月,朱允汶的叔父燕王朱棣,在北平招兵买马,借口“清君侧”,起兵谋反。到了建文四年三月,燕王朱棣领兵渡过长江,攻入京师南京,宫中大火,建文帝遂出走。朱棣夺了皇位,自称永乐。当时江苏、安徽一带汉民不满朱棣暴政,都拥护建文帝,跟随他一直逃入贵州安顺一带定居了下来。所以,他们至今保持着当时的服饰和风俗习尚。

  另一种传说屯堡人是明洪武、永乐年间,因 “征南”、“填南”,被强迫征调到贵州安顺的汉民。

  文献记载:公元1413年,明朝正式在贵州建立行省,设置“贵州布政使”。为了加强对贵州地区的管理,以“调北征南”、“调北填南”的名义,设立“军屯”和“民屯”,调遣大批汉民,或举家内迁,或三丁抽一,分别从赣、苏、皖、鄂、湘各省强迫汉民入贵州,形成贵州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移民。屯堡人就是以明代地方基层组织为称谓的一个移民集团。据民国《平坝县志·民生志》记载:“屯堡得,屯军住居之地名也。”“迨屯制既废,不复再从军字呼此种人,惟其住居地名未改,于是遂以其住居地名而名之为屯堡人,实则真正之屯堡人即明代屯军之裔嗣也,决非苗夷之类也(屯堡人一名词,初本专以之名住居屯堡者,而凡住居屯堡者,工作农业,妇女皆不缠足,从事耕耘。厥后即不住屯堡,如其妇女不缠足,从事耕耘者,率皆以屯堡人呼之,则屯堡人之意味又不专就住居论矣)。”所以,屯堡设置,贵州各地都有,但至今仍保持着明朝服饰遗风的主要分布在安顺市附近的屯堡人,据统计总人数当在五万人以上。

  安顺屯堡人与当地农村其他汉人最大的差异,就在妇女的服饰上。屯堡妇女服饰的特点是“大袖、长袍、二码裙(较短的长袍)”。民国《平坝县志·民生志》记述:“屯堡人,男子衣着同汉人。女子穿滚边衣衫,尚青、蓝、红、绿等色,亦有长及足跟者; 袄也滚边,腰带宽二寸许,织带青色垂须,绑腿尚红色,绑作螺旋式; 袜尚白色,多旧色; 鞋尚饰花,袜鞋恒相联缀; 屯堡人妇女不着裙,即袜鞋之著时亦少,多着草鞋。”目前,屯堡妇女仍保持上述装束,不过姑娘的头饰、服饰与结婚后妇女的装束,却有明显不同。因为,屯堡人认为结婚象征女子结束姑娘生涯,而开始了妻子与媳妇生活,所以,在头饰、服饰上有明显的变化:

  结婚前,屯堡姑娘只需独辫,头上不包头帕,结婚后,头上需挽圆髻,包头帕。

  结婚前,姑娘可穿小袖的上衣,或素色的长袍; 结婚后,一定要穿大袖长袍,前襟缀花边,这是姑娘与媳妇最明显的服饰区别。以后成家后,妇女在家都必须穿大袖长袍,否则,要遭家长和社会舆论的谴责和讥嘲。

  穿围腰、腰带亦有讲究,姑娘时只能以布围腰,而且打结在前; 出嫁后,才能改用丝围腰、腰带,而且打结在后。围腰和腰带是屯堡妇女庄严的装饰物,价值高达百元,而且禁忌别人任意抚摸。

  屯堡妇女的特殊服饰,还反映在婚丧礼仪上。男女结婚时,男方要给女方馈赠贵重彩礼,如头饰、手饰、围腰、丝带、衣服,一般需十件以上,其中一定要有一件蓝色长袍,二匹布料。丧礼葬式跟当地其他汉人无异,但是,老妇死后必须穿长袍、着围腰入殓。外家或女儿奔丧也必须穿大袖长袍包头帕,以示隆重。春节期间,屯堡妇女身穿蓝色、黑色长袍,手持彩灯,串寨走村,进行“跳花”活动,以图吉利。屯堡妇女崇尚观音,每年观音诞生日,老年妇女更是成群结伙,身穿大袖长袍,背着黄布香袋,自带干粮,爬山涉水,到贵阳黔灵山、平坝观音山朝拜,持续三天,势如潮涌。

  屯堡妇女的服饰,在历史上长期受到歧视。清朝、国民党杨森执政时期及“文革”中,都多次强令取缔易服,但是都遭到屯堡人的反对,坚持穿明代古装。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屯堡青年男女外出读书、工作和参军的人数增多,同外界的交往也日益密切,在服饰上也有所改进。因为大袖长袍费料费工,冬凉夏热,并不实用。年轻姑娘和媳妇对这种头饰、服饰的感情已逐渐淡漠。她们外出或上车,都另备一套外衣,出村寨即改换时装,回家进村才穿“大袖长袍”,以免家长的责骂。

  安顺屯堡妇女的明朝古装犹如历史的“活化石”,它不仅反映了屯堡人缅怀祖先的朴实感情和精神寄托,而且也展示了汉民族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放射异彩、欣欣向荣的民俗文化,为研究汉民族史提供了一份有价值的活史料。

  无独有偶,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被称为 “梧州人” 的汉族,以及三江侗族自治县被称为 “六甲人”的汉族也保留了汉族女装的一些古俗。“梧州人”和“六甲人”女装的共同特点是年轻姑娘喜梳长辫盘头,并插上一枝银簪,再用自织花格土布包头。梧州妹俗用紫红与白相间的方格花巾折成三寸来宽围在头上,身穿蓝色大襟衣,黑裤。六甲妹则俗用黑白相间的自织方格巾包头。婚后则都改梳发髻,仍旧围或包头巾。富川有一部分梧州人也用蓝白相间的头巾。有趣的是梧州妹凡一个村的人从头饰开始,到穿的衣服、裤子、鞋子,以及袜子均要一式一样,现在流行尼龙袜,她们也要买一式一样的穿,一旦集市之时,她们十几、二十几人一起上街,穿着打扮一式一样,十分引人注目。

猜你喜欢

钱壮飞简历生平经历 钱壮飞是怎样牺牲的

  钱壮飞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情报工作人员。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九年底,根据党的指示,打进了国民党的最高特务机关,担任特 更多

2017-07-08 16:46:46

阎红彦将军简介 阎红彦生平经历及后代子女

  阎红彦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西北红军和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他一九二五年入党,历任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大队长,陕甘游 更多

2017-07-08 16:46:46

【灯笼的起源来历与寓意介绍】灯笼的种类名

  兴于民间的灯彩工艺,人们一般称之为花灯或灯笼,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工艺品之一。  灯彩工艺,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汉代。古籍上说, 更多

2017-07-08 16:46:46

冒号的正确用法及举例 冒号的作用介绍

  句中点号的一种,形式为:,写在提示性话语之后或总括性话语之前,表示提示性话语之后或总括性话语之前的停顿,并有提示、总括作用。冒 更多

2017-07-08 16:46:46

【印度的重要节日有哪些】印度节日、纪念日

  共和国日  1月26日(1950年)公元前4世纪形成了统一的国家。16世纪欧洲殖民主义开始侵入。1849年,英国殖民者侵占了印全境。1947年6月 更多

2017-07-08 16:46:46
编辑推荐
图文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