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人食米北人面:汉族主食的两大食俗类型

时间:2017-07-08 17:12:08 来源:8794网 编辑:小霸气

  “南人食米,北人食面”,这是汉族主食的两大食俗类型。而且,随着人类社会生活的不断进步,南北不同地区、不同主食的加工、制作以及食用,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各种主食风俗。

  最早的原始人是靠采食野果、野草而生活的。只有当人类种植了野生稻谷,有了原始的粮食栽培,古代的食俗才进入了丰富的阶段。在我国陕西西安半坡村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一罐距今六千年前碳化了的粟(黍或稷),证明我国黄河流域的北方远古时期就已食用黄米了。在古文献《书经》的 《盘庚》、《酒诰》 中,以及 《诗经》、《论语》、《孟子》中也都记有吃黄米的习俗,说明黍、稷早在殷周时已成为北方汉人的主食。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吴兴钱山漾遗址、上海青浦崧泽遗址等二三十处古文化遗址中,都有栽培稻谷的出土。不仅出土古稻谷的地点多而集中,而且年代久远,距今六千年以上的有三处,其中河姆渡的稻谷已近七千年。十分雄辩地证明南方汉人吃稻米的起源是十分古老的。我国北方产粟、南方产稻,都分别可以说是世界产粟、稻发源地之一。

  汉族广泛流传的关于五谷杂粮起源的神话传说,都可以说明古代先民吃粮食传承的悠久历史。传说那是很早很早以前,人们不会种地,吃的野果和树叶,生活很苦。一位天神将这情况报告了玉帝,玉帝同情人间疾苦,下令给人间夏天下米,冬天下面。人间百姓有了米和面,再不发愁没饭吃了。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天神装成乞丐到人间视察,却见每家每户抛米抛粮,浪费严重。人们不仅不肯施舍给他吃,反而将馍馍喂狗,将烙饼垫孩子屁股。天神奏明玉帝,玉帝大怒,立即下令将下米改成下雨,下面改成下雪。人们没粮食吃,饿得奄奄一息,跪向天神求罪。虽然天神绝不饶恕他们,但他觉得黄狗无罪,就留下一粒谷、一粒麦、一粒高梁、一粒粟、一粒豆,叫狗自种自食。狗将五粒种籽种在地里,一夜之间就成熟了。它见人们快饿死,就煮了一锅粥分给大家吃。人们觉得自己是狗的主人,反而让狗养活自己,都不好意思。狗却说: 你吃我的饭,我吃你的屎。这五粒种子打下的粮食,就是今天的五谷杂粮。在广东、广西、四川、福建、浙江等地山区还都有 “出米岩”、“出米洞”、“出米臼”的奇异传说,都从古老的口头传承中证明了我国南方米食风俗的源远流长。北方流传的关于麦种来源的神话传说,又为北人吃面粉食俗提供了古老传承线索。

  南人吃米,最早大约是早餐、晚餐,两餐主食制。早餐后,人们外出生产,女的采集,男的狩猎。晚上回来吃晚餐。采取了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的生产作息制度的食制。以后,随着粮食的丰富,变为一日三餐,至今仍为南方汉族的主要食制。

  南方吃米也因地区不同,形成各种饭食、粥食以及米制糕团等等不同食俗。以米饭来说,也有吃黄米饭、蒸谷米饭等不同习俗。浙江湖州人有喜食黄米饭的风俗。他们将白米用枯桑叶、米糠、浮萍掺和一起,置锅内边煮边搅拌,搅匀后用稻草裹扎,做成囤心。然后,灌满白米,上铺麻布,再堆放一层燥砻糠,以吸收米中潮气。待潮气全部吸干,米色就变黄,即成黄米。用来煮饭,松脆不粘,清香爽口。夏天烧粥更佳,适合老年人和病人胃口。俗话说:“盐炒蚕豆黄米粥,郎中先生朝伊哭。”黄米还有经久不变质,不易虫蛀的优点。

  上海人一向喜食蒸谷米,是将稻谷用蒸笼蒸熟后再晒干,经砻、舂后食用,故也称熟米。胀性好,易保藏。这种蒸谷米传说是吴越相争时,吴国要越国献优良稻种,文种献计,将种稻蒸熟后再送吴国,结果吴国因缺稻种而造成大荒年,越民欣以余下的 “蒸谷种”,加工成米,食以示庆。从此,相沿成习,有了蒸谷米。

  在烧煮米饭方法上,也因地区、习惯不同,形成捞饭、蒸饭、煮饭等不同风俗。捞饭,先将米和水煮,待米粒化,即捞起再蒸,等饭好,米汤也形成薄粥。浙东山区喜食捞饭。蒸饭,即米和水放饭盒内蒸成。煮饭,一般家庭都喜用这种方法,将米和水煮干,焖成干饭。

  南方的粥食也是传统主食之一。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药粥的记载。说明我国祖先,不仅食粥,而且用药粥来防病治病。清代黄云鹤著的《粥谱》一书中,记载了二百多种不同粥谱。直到现在,粥是一年四季不可缺少的主食,而且品种丰富,冬夏有别,风味独特,功效各异。如春食菜粥,夏吃绿豆粥,秋食藕粥,冬吃羊肉粥。此外,还有肉骨头粥、八宝粥,价廉物美,可称粥中佳品。

  此外,南方汉族民间还用各种米粉制成各种美味小吃,著名的如嘉兴粽子、宁波汤团、南宁米粉、云南过桥米线等等,都是盛誉远播的民间地方风味小吃。

  北人吃面,主要吃馒头、饺子等面食。关于馒头的起源,据说是三国时诸葛亮救人活命,急中生智创制出来的。相传是诸葛亮七擒孟获,安边固疆以后,为了尊重兄弟民族风俗,有一次,他参加了他们的祭祀活动。众人听到诸葛亮来参加,载歌载舞,格外热闹。突然,巫师们手擎大刀要杀七七四十九个小伙子的人头来作供品祭祀。诸葛亮急中生计,叫他们将活人放了,换上自己用面团包牛羊肉馅精做而成的“面人头”来祭祀。并说: 神灵享受过了,大家吃了能消灾防病。众人一尝,果然,美味爽口,都说这比人头当供品好。从此,将这种代替蛮族兄弟人头的食品,叫“蛮头”,不但祭祀时吃,平时也食用。诸葛亮觉得吃“蛮头”,不尊重兄弟民族,就改称“馒头”。久而久之,人们将不包馅的叫 “馒头”,包馅的叫 “包子”。著名的如扬州“五丁包子”。

  北方汉族也爱吃饺子。冬至、春节,家家都要包饺子,不仅作为节日美食,而且传说吃了饺子会不冻耳朵。为啥吃了饺子不冻耳朵? 民间有这样一个优美的传说。那是明朝时,河南南阳名医张仲景,医术高明。晚年,他从长沙告老还乡,正逢寒冬腊月,他一路看到为生计奔忙的穷人,面黄饥瘦,耳朵都冻烂了。冬至那天,他在南阳关搭起医棚,烧起大锅,舍“祛寒娇耳汤”给穷人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温热药烧熟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样的 “娇耳”煮熟。每人给一大碗汤,两只 “娇耳”。人们吃了,浑身发暖,两耳发热。从冬至一直舍到年三十,人们的耳朵都被他医好了。从此,人们为了纪念张仲景,每年冬至、春节都要包“娇耳”吃,后人因便于称呼,就叫做“饺子”。天长日久,一传二传,就形成了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的风俗。

  现在,随着生活的改善,北方汉族吃面食,不仅要求吃饱、吃好,而且要讲究营养,讲究色、香、味、形。一般根据制作技巧的不同,形成三种不同风味的面食:一种是皮面、水面,面团柔软,光滑有劲,主要用于作面条、饺子皮; 一种是发面,也称酵面,宜作花卷、开花馍、荷叶卷包子等熟食; 一种是酥面,包以各式细沙、鲜肉馅子,制作月饼、糕点一类食品。北方汉族一日三餐的主食面点,虽不像菜肴那样复杂,但它继承着北方民间传统风味的特色,以更多、更美的各类面食,来丰富和美化自己的生活。

猜你喜欢

大禾人面纹方鼎:土于湖南省宁乡商代末期的

  如果按照其用途来分类,中国的青铜器大致可以分成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车马器、工具、生活用具、货币、度量衡器、符玺和杂器 更多

2017-07-08 17:12:08

钱壮飞简历生平经历 钱壮飞是怎样牺牲的

  钱壮飞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情报工作人员。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九年底,根据党的指示,打进了国民党的最高特务机关,担任特 更多

2017-07-08 17:12:08

阎红彦将军简介 阎红彦生平经历及后代子女

  阎红彦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西北红军和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他一九二五年入党,历任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大队长,陕甘游 更多

2017-07-08 17:12:08

【灯笼的起源来历与寓意介绍】灯笼的种类名

  兴于民间的灯彩工艺,人们一般称之为花灯或灯笼,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工艺品之一。  灯彩工艺,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汉代。古籍上说, 更多

2017-07-08 17:12:08

冒号的正确用法及举例 冒号的作用介绍

  句中点号的一种,形式为:,写在提示性话语之后或总括性话语之前,表示提示性话语之后或总括性话语之前的停顿,并有提示、总括作用。冒 更多

2017-07-08 17:12:08

【印度的重要节日有哪些】印度节日、纪念日

  共和国日  1月26日(1950年)公元前4世纪形成了统一的国家。16世纪欧洲殖民主义开始侵入。1849年,英国殖民者侵占了印全境。1947年6月 更多

2017-07-08 17:12:08
编辑推荐
图文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