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鱼风俗多奇趣

时间:2017-07-08 15:12:22 来源:8794网 编辑:小霸气

  吃鱼要捕鱼,汉族人多地广,出海入河,进湖下塘,捕鱼风俗千姿百态,相映成趣。

  捕鱼数出海捕鱼最为壮观了。你看! 黄海渔船的桅杆上都贴有对子,大桅上贴的是“大将军八面威风”,二桅上贴的是“二将军开路先锋”,梢桅上贴的是“三将军顺风相送”,船头的小桅上贴的是 “四将军满载而归”,有五根桅的则贴上“五将军五路财神”,舵杆上贴的是“掌兵元帅”,舱梁上贴的是“海洋茂盛”、“顺风顺水”,一片喜气洋洋,一派威风凛凛。旧俗春汛首次出远海捕鱼前,要做 “满载会”,由船老大穿上长袍马褂,恭恭敬敬地向龙王、关老爷焚香参拜。届时,扯起百脚旗,由童子或香伙先唱书,接着 “破膀”,即左手卷起袖子,右手用带环的 “法刀” 向左臂砍一刀,血若是一点一点起泡,谓之 “鱼泡”,寓意捕鱼丰收; 如果血流的痕迹不长,谓之“豁梢”,说明鱼货不多;如果血痕岔开,预示不吉,日后可能出岔子,船老大要特别小心。最后,由两个人手拿被称为 “大龙把” 的火把,从船头到船梢走一遍,以示驱除邪气; 童子则抓起茶叶和米走到船边,从头顶向后撤去,并一字一句地高声喊:“满—— 载——而——归!”若到近海捕鱼,一般不做“满载会”,只须扯旗、亮火。春汛开始取得丰收,大多赶紧出海捕第二趟,这时渔船要披红挂彩,鸣鞭放炮,俗称“复载”,寓意再来个满载而归。每年第一汛鱼货卖掉后,要买火炮回来放,庆贺开门大吉,俗称 “进升港”。

  东海渔民出海捕鱼别具一格,他们将渔汛期分为“起水”、“头水”、“二水”、“三水”等四水。出海日逢双不逢单。旧俗每次出海前先上香拜菩萨,再以酒菜请菩萨。船老大给娘娘菩萨参拜许愿,祈求“给我抲第一对”,即获得高产量,并许以做戏之愿。有的地方出海前先在龙王堂演戏敬龙王,然后请菩萨下船,渔民沐浴更衣,手捧黄佛袋,上书“天上圣母娘娘”,内装香料,边走边敲13下锣,请到船上后就把佛袋钉在船舱内,有的是供木雕娘娘菩萨或关公爷,再邀亲戚朋友上船吃酒。有的地方每逢转汛后的第一次出海,要烧一锅开水,并放入银元,俗称烧“银汤”,先用来淋浇船眼睛①,俗称 “开船眼”,次淋船头,再次淋船左右舷、帆、舵、槽等,寓意去邪取正,大吉大利。出海时燃放鞭炮。下网前,烧金箔,用黄糖水洒遍全船,同时向渔民身上洒,以示干净。再用盐掺米酒洒在网上和海面上。若捕鱼不顺利,再向海上洒盐米,点燃稻草把,待冒出青烟时在船四周挥舞,以驱邪赶鬼。若遇狂风恶浪,发生危急时,则向大海抛木柴,求神保平安,并许以大经。若捕上第一条大黄鱼,要先供船上的娘娘菩萨。供毕,船老大吃黄鱼头,其余人分吃鱼身。若捕到鲻鱼,立即将其头斩掉,俗谓鲻鱼是不祥之物。黄鱼丰收要做 “鱼戏”,在整个渔汛期捕鱼量最高者,称为“红老大”,受到人们尊敬,并以他的名义出钱请戏班做戏。

  最有意思的是舟山渔场的渔船,每条船的后舱都设有一间专供船关菩萨的圣堂舱。若是新船第一天下海,先要用全猪全鸭和馒头长面隆重祭祀船关老爷,然后以福礼酬谢来帮忙推船的人,俗谓 “散福”。大对、背对船多供男菩萨,金塘溜网船和构枸小对船多供女菩萨。相传男的是关公爷,此地渔民称之为“船关老爷”;女的是宋朝寇承女,称“圣姑娘娘”。还有的传说男菩萨是鲁班师傅,女菩萨是顺风娘娘,意为鲁班是造船的祖师爷,顺风娘娘可保海上平安。 有趣的是在船关老爷旁还有两个小木头神像,一为顺风耳,一为千里眼,以佑出海顺风,汛汛丰收。出海捕鱼,俗称“开洋”,每次开洋都要敬祭船关老爷,谓之 “祝福”。同时烧化疏牒,谓之 “行文书”。供祭以后,把一杯酒和少许碎肉抛入海中,谓之“酬游魂”,以祈祷渔船出海顺风顺水,一路平安。开洋这一天,船上的人不许吵嘴,不许讲不吉利的话,否则要受处罚。开洋之前还习惯采用点烛、焚香的办法来测试风力和风向。若烛火吹灭,即为风大不可开船;若烛火倾斜而不灭,即风力在可航之列。开洋之后,船老大即在船舱间点起清香3支,一为辨别风向变化,二为计算航程时间。现在则普遍使用收音机、报话机和时钟来了解气象和掌握时间了。

  江河上捕鱼则另有一番风情。

  钱塘江的渔民早上开船捕鱼, 第一网如果捕到白鱼, 则认为运气不好,这天要白辛苦; 如果捕到鲤鱼,则认为这天一定 “利市”,会网网丰收;若捕到黑鱼,则认为是特大吉兆,俗谓黑鱼头黑,兆“黑心”,这一天一定会捕到一大批鱼;若捕到鱼头上有斑点的鱼,兆捕鱼生意就在近几天; 鱼尾上有斑点,兆捕鱼生意在以后; 鱼身上有斑点,兆捕鱼生意旺在中旬;如果正月里捕到身上有斑点的鱼,则认为6月份捕鱼要丰收;如果早上开船发现有一条狗在河里游,也认为要交好运;早上开船捕鱼,如果船头下面发现一只老鼠游过,而又捕不到鱼,则认为犯了忌讳,立即收网返航,不再捕鱼。他们忌鱼跳上船,俗谓“船头跳金,船尾跳银,跳进船仓,跳进船仓,鸭吃砻糠——空喜欢。”所以,捕鱼时凡白鱼跳进船仓,就马上拿刀割下鱼头,以血破法。他们还忌黑鱼跳上船头,认为黑鱼又圆又长,像抬棺材的竹杆,不吉利。有趣的是,捕鱼的船上要养鸭,在船梢尾上,用一根绳子一头系住鸭脚,一头系在船后梢,让鸭子在河中游。俗谓养鸭吉利,养在后梢,就是 “有尾”,可以 “压后梢”,鸭子在后嘎嘎叫,渔民在船头可以放心打鱼。这里的渔民俗信灶王爷是掌管河里的鱼的,每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要为渔民开放一次鱼库,让渔民捕到更多的鱼,所以每年这一天,渔民在锅灶前供鱼肉和豆制品等祭品,并将一条活黑鱼供在锅灶前,祭毕,将这条黑鱼放生,看它的游向,俗谓黑鱼的游向以示明年捕鱼的生意所在。但实际上,渔民每一次开船捕鱼,必先把船往东开,据说迎着太阳开吉利,只是开了一程后再根据黑鱼 “指示” 的方向开。

  瓯江上捕“国师鱼”十分奇特。国师鱼是一种长约半寸,背褐色,肚银白的细鳞小鱼。其“国师鱼”的美名相传与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有关。刘伯温少年时在青田石门洞读书,夜夜苦读,感动了洞里一个修炼千年的白猿仙姑。她见刘伯温缺菜下饭,就从山上摘了一把嫩柳叶丢入江中,变成小鱼,让刘伯温捞来佐餐。后来,刘伯温帮朱元璋坐了天下,被尊为国师,这鱼也被誉为“国师鱼”了。这种鱼每年农历五月至七月出现在温溪至石门洞的90里瓯江上,它们成群结队成一尺宽的长龙逆水而游,可连续两三个小时不断。有趣的是国师鱼有日落而歇,日出而游的习性,即夜间伏在水底不动,日间浮在水面漂浮,凡潮水所到之处,鱼群便随之而来。于是人们利用国师鱼的这个习性,每逢发鱼季节,在几个急水处垒起卵石小坝,开一个缺口,安上布兜或篾篓。当鱼顺着水势上游之时,便乖乖地成了瓮中之物。通常一个篓一天能捕十几斤,碰上发潮日或降雨之前,可以捕到几十斤,以至上百斤!

  湖塘捕鱼又是一种风味。

  大家熟悉的 《洪湖水,浪打浪》这支歌唱道:

  洪湖水呀,浪打浪,

  洪湖岸边是家乡。

  清早船儿去撒网,

  晚上回来鱼满舱。

  ……

  歌声优美动听,形象地描绘了洪湖渔民以打鱼为生的风俗画。洪湖渔民捕鱼的方法很多,光是网具就有二十多种,最大的一种叫“抬网”,有几百乃至上千平方米大,放入湖中以后不断开动绞车,抬网捕鱼。“迷魂阵”也是洪湖人民常用的一种捕鱼法,他们在湖上打木桩,围网壁,末端设置一个长长的溜子网,这是一种外大里小的双层袋式套网。鱼儿在弯弯曲曲的桩网间游来游去,总是撞网,惊慌之中进入溜子网后就出不来了。还有一种圆网十分方便,渔民站在船头,看准游来的鱼儿,拉网捕鱼,有经验的渔民只需网一出手,总是会有收获的。洪湖中最令人拍案叫绝的是坐“鸬鹚船”捕鱼。“鸬鹚船”是用两根木头,横着把左右两条澡盆大小的船儿联结起来的一种微型船。人坐在船上拉网收鱼,到岸回家时,可利用横木作扁担,挑起小船就走,十分方便。

  太湖边的吴县有一个太湖乡,这里的渔民曾世代以渔船为家。一般一条七桅渔船,长约二十四~二十五米,宽约四米,有十多个隔舱,分为放渔网渔具的工具舱,贮藏鲜鱼的大舱,放置食品杂物的物品舱,以及卧室舱和作为厨房的后舱 (俗称 “火舱”)。除老人和小孩外,船主一家长年住在船上,门楣上按旧俗刻了玉皇、王母、如来、观音八字,以祈诸神保佑平安。渔汛一到,便日夜作业,半月二十天不靠岸。下湖撒第一网时,要在船头把名叫 “聚宝盆”的脚炉的灰烬和一把蚕豆撒入网中,以讨满网鱼虾之吉。在船上禁止在船头小便,以为这样会得罪水神,捕不到鱼。过去,太湖的渔民每年要上湖心岛平台上去祭祀禹王庙。传说大禹曾到太湖制服恶龙,把它锁入湖底龙洞,洞口压上了一口大铁锅,不让它出来兴风吐沙搁浅渔船,给太湖渔家造了福。同时,太湖的渔民还崇信 “水仙老爷”,相传农历五月的某日为水仙老爷的诞辰,数百艘渔船聚集在胥门万年桥下,成千的渔民到胥门外的水仙庙进香。

  杭嘉湖一带鱼荡的捕鱼,小荡取干荡的办法,一般在腊月中下旬干荡,过去多用脚踏龙骨水车车干,然后荡主将家鱼和较大的野鱼捕捞一空,村里的人可捕野鱼。中大荡一般采用人工拖网,要请专事此业的网头船来捕鱼。荡主除付工资外,要拣两条最大的鱼送拖鱼工为酬。这天荡主要请亲友邻居吃鱼汤饭,此俗至今仍盛行。

  用水塘养鱼的地方捕鱼时,大多在腊月将塘水车干,手捕踩踩。旧俗车水捕鱼前,家家户户焚香烧纸,祈祷鱼虾满塘,还要祭神,否则认为会一塘蛤蟆不吉利。广州郊区的渔民把捕鱼称为“刮鱼”。原来他们捕鱼时由十几个人身穿橡胶衣鞋,左右两边拉住长网,贴着塘底,从这头围刮到那头,鱼儿在网中乱蹦乱跳,捕鱼人则分类装进木盆,再挑到江边船舷两边钻了一排排小圆洞的专用运鱼船上,故俗称“刮鱼”。这样捕挹的鱼始终是活鲜鲜的。

  而比较大的塘有的地方则用一种极妙的办法捕鱼,即拉大绠。长几十丈的一把多粗的大绠绳盘满船头,绠绳上绑着一截截指头粗的铁棍。每隔二尺远绑一根白亮亮的苇杆,与大绠成丁字形。苇杆顶端用刀劈成碎瓣。用小船拖着大绳两端,放入水底,给鱼一种“泰山压顶”之感,而白亮亮的苇杆均匀地露出水面,形成一个弧形,缓缓地行进。弧形后边,几只小船悄悄尾随,渔民紧跟着苇杆,每只船头都摆有一个竹制的大罩。在缓缓的行进中,当大绠绳压在鱼身上时,其就拼命挣扎,从而震动绠绳,摇动了苇杆。这时,忽然一根劈碎的苇杆尖发出 “唆唆”的响声,渔民眼疾手快,竹罩一抛, “哗”一声,随即跳进竹罩里,刹时便捉到一条大鱼。这样,闻苇杆声响即抛竹罩捕鱼,十拿九稳。

  过去,湖荡水网地区民间还有用鸬鹚捕鱼的风俗。鸬鹚,俗称 “鱼鹰”。由于其口腔里面没有牙齿,嘴大,末端稍曲,上嘴端均曲而尖,钳住鱼后如同齿钳钳住一样,鱼绝对逃脱不掉。渔民捉到鸬鹚,将其驯服后,便训练它捕鱼,先用很长的绳子缚在鸬鹚的脚上,绳的另一端缚在岸边,再将其赶下水去捉鱼,等它捉到鱼时,训练的人嘴发出特别的叫声,将鸬鹚叫回岸来,再用小鱼喂它,吃过再赶到水里。反复训练几个月后,便可用一只小船,让鸬鹚站在船弦上,把船划到一定的地方,把它赶下水去捉鱼。这样又训练一个月后,即可使鸬鹚完全驯化,听渔人指挥,这时可在其头颈上套一个用草茎做成的颈圈,使之只能吞下小鱼,不能吞下大鱼。有了驯化了的大鸬鹚后,小鸬鹚可以跟大鸬鹚学,而不用人费心训练了。一只好的鸬鹚一天大约可捕20斤左右的鱼,其自己只吃1斤半鱼腥,所以江南渔民称之为 “渔家宝”。

  汉族民间过去有人曾经用一种很神秘的方法捕鱼,连嫡派子孙都不一定传授,仅传给德高者。这就是道士的 “萤火聚鱼”法。这种捕鱼方法,就是利用山林园田中的萤火虫的萤光,引诱鱼群聚集,便可大量捕捞。具体的办法是夏天捕捉很多萤火虫,取羊尿胞一只,用硝碱揉擦多次,使之软薄且透明后吹起,再将捕得的萤火虫装入,用细绳扎紧羊尿胞口,绑系在渔网的足底。这样鱼群趋光而聚集羊尿胞嬉戏不动,一次便可捕得数斤。捕鱼人自食自用,十分快乐。

猜你喜欢

儿童服饰多奇趣

  儿童是人类的未来,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儿童是宗族和家庭的命脉。因此,自古以来汉族民间十分重视爱护儿童,从婴儿的诞生、三朝、满月、 更多

2017-07-08 15:12:22

幌子广告风俗古

  汉族民间经商做生意挂幌子之俗,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做广告。  幌子,又称为 望子。幌子是个什么样的东西呢? 凡看小说《水浒传》, 更多

2017-07-08 15:12:22

纸匠风俗多异趣

  纸,是汉族的伟大发明之一,传承在民间的造纸风俗别开生面。  湖北松滋一带流传的莲花落唱词《千百转》中有一首《纸匠》词唱道:   更多

2017-07-08 15:12:22

养猪风俗多讲究

  猪是汉族农家民间的聚宝盆,人们对建猪栏、买小猪、喂肉猪、饲母猪、养公猪、杀年猪等都有许多风俗方面的讲究。  浙江农村建猪栏特别 更多

2017-07-08 15:12:22

植树造林风俗美

  植树造林,美化环境,在汉族民间有许许多多良风美俗。农谚说:  春到人间,植树当先。  树木成行,风调雨顺。  绿树成荫,空气常 更多

2017-07-08 15:12:22

钱壮飞简历生平经历 钱壮飞是怎样牺牲的

  钱壮飞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情报工作人员。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九年底,根据党的指示,打进了国民党的最高特务机关,担任特 更多

2017-07-08 15:12:22

阎红彦将军简介 阎红彦生平经历及后代子女

  阎红彦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西北红军和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他一九二五年入党,历任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大队长,陕甘游 更多

2017-07-08 15:12:22

【灯笼的起源来历与寓意介绍】灯笼的种类名

  兴于民间的灯彩工艺,人们一般称之为花灯或灯笼,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工艺品之一。  灯彩工艺,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汉代。古籍上说, 更多

2017-07-08 15:12:22

冒号的正确用法及举例 冒号的作用介绍

  句中点号的一种,形式为:,写在提示性话语之后或总括性话语之前,表示提示性话语之后或总括性话语之前的停顿,并有提示、总括作用。冒 更多

2017-07-08 15:12:22

【印度的重要节日有哪些】印度节日、纪念日

  共和国日  1月26日(1950年)公元前4世纪形成了统一的国家。16世纪欧洲殖民主义开始侵入。1849年,英国殖民者侵占了印全境。1947年6月 更多

2017-07-08 15:12:22
编辑推荐
图文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