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的历史起源

时间:2017-06-05 11:11:29 来源:8794网 编辑:小霸气

  彝族族源是学术界长期以来争论较为激烈的问题。多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纷纷著文发表自己的观点,但众说纷纭。概括起来,主要有土著说、东来说、南来说、西来说、北来说等。东来说认为,彝族来自战国时期的楚国,居住在洞庭湖流域,是楚将庄进军西南时迁来的。南来说认为,彝族是古代越人或古僚人的后裔,是从我国西南边界,甚至西南各邻国发展起来的。西来说一种认为彝族来自欧洲,与雅利安人同源,或与高加索人种有关;还有一种认为彝族来自西藏,或者来自西藏与缅甸交界的地区。北来说认为,彝族为古羌人(古羌人也称氐羌或西羌) 的后代,是从我国西北甘青高原南迁来的。

  随着彝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彝族东来说、南来说、西来说由于缺乏证据已被学术界否定,一些学者认为彝族源于古羌人的北来说成为过去一定时间内探讨彝族族源问题的主导观点。实际上,部分古羌人南迁融入西南彝族等土著人之中是商周时期发生的事。史书明确记载,大约在商周时期,居住在我国北方甘青一带,长期过着游牧生活的强悍古羌人从河湟流域开始向四方发展。向东发展的部分古羌人融入周族之中成为姜姓,向南发展的部分古羌人进入金沙江南北地区后,很快融入西南彝族等各土著部族之中,在西南地区形成武都羌、广汉羌、旄牛羌、越嶲羌、青羌等,古羌人的某些习俗自然为后来有的彝族所承袭和保留。

  通过半世纪以来对西南地区特别是云南各地,发现和发掘的大量考古实证资料、彝文典籍资料、汉文献资料,以及民族学田野考察资料的积累研究,大多数专家学者的科研成果充分证明:彝族自古以来就生活在中国西南地区,彝族的主源是西南地区土著人,先秦时期的彝族自称“宜”“尼”,汉文献讹称为“夷”,今天滇、川、黔、桂、渝等地的彝族均发源于中国西南或云南。

  彝族的称谓,在历史上曾有不少的演变,彝族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称谓。

  一、秦汉时期的彝族称昆明、嶲、叟、僰

  曾到过西南地区进行实地考察的汉代大史学家司马迁,在他的巨著《史记·西南夷传》中记载,秦汉时期,中国西南地区分布着数十个大大小小的部族,统称“西南夷”。

  昆明是西南夷数十个部族中活动范围广泛、势力较为强大的一个族群,是西南夷的主体族群之一,分布在东起滇池一带,西至澜沧江流域的广大地区,主要聚居在今滇西的洱海和保山一带,西汉时期曾与其他族群一起建立了古滇王国。大量的历史、考古、民俗资料表明,昆明是形成今天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重要部分,与今天彝语支各民族有直接渊源关系,是形成近代彝族的轴心,近现代彝族主要源于昆明人。东汉时期,活动于今云南保山、大理洱海一带的昆明族群后裔建立了哀牢王国,并发展成为今天滇西地区的彝族。

  巂是与昆明族群相生相伴的一个族群,两者渊源关系密切,同属一个族群,巂的活动范围、生活习俗与昆明族群基本一致。西汉武帝时设置的越巂郡以及后来设置的益州郡西部都尉所属的巂唐郡的命名,都与这些区域巂人的活动相关。三国以来,史书把“巂”写为“叟”,“夷人大种曰昆,小种曰叟”,叟成为西南夷北部、滇池地区的主体族群。“巂”和“叟”为彝语音译汉写,是同音异写的结果。“叟”作为西南地区最大的族群之一,在近现代部分彝族和彝语支民族还保留有相似称谓。

  僰同样是西南夷中的一个重要族群。秦汉时期僰人主要分布在今天云南昭通、贵州毕节、四川宜宾等毗邻地区。公元前135年,汉武帝设置犍为郡,郡治在今贵州遵义,下设朱提县(今昭阳)、南广县(今镇雄)、堂琅县(今巧家、会泽及东川一带)。公元前130年,犍为郡治由贵州遵义迁到南广(今镇雄)。公元前86年,犍为郡治又从南广迁驻僰道(今四川宜宾)。秦汉时期的僰人农耕稻作文化发达。现今居住在文山丘北一带的彝族仍自称为“僰人”,证明彝族与僰人存在密切关系。

  昆明、嶲、叟、僰是今天彝语支先民在秦汉时期的不同地域、不同部落的自称的注音汉写。

  二、魏晋时期的彝族称爨人

  魏晋南北朝时期,史书称西南夷地区为南中。南中区域与秦汉时期西南夷分布区基本一致,南中地区由移居云南并迅速发展壮大的汉族大姓和土著夷帅、叟帅、渠帅等地方势力控制。经过长期的地方权利争夺,爨氏称雄南中,取得在南中的统治地位。爨氏统治的核心区在今滇东北的曲靖、昭通一带,势力范围遍及云、贵、川三省的腹心地带和广西的一部分,这些地区是两汉时期彝族先民叟人和昆明人的主要聚居区,移居南中的爨氏为迅速巩固政权,不断与当地土著族群相互通婚,自觉接受土著民族文化生活习俗,完全被当地彝族所同化。史书称这一时期的彝族为爨人,称彝文为爨文、爨字,使用爨文、爨字的地区统称“爨区”。魏晋至唐初的彝族称“爨人”。

  三、唐宋时期的彝族称乌蛮和白蛮

  隋唐以来,史书通常把魏晋时期的爨区划分为东爨和西爨,也就是爨氏统治区的东部和西部。东爨区域大致包括今昭通、东川、会泽、寻甸以东到黔西北、桂西北盘江流域以北,北到四川凉山东部,南到红河、元江流域的宽广地区。西爨区域大致包括今曲靖、昆明以西,洱海以东,北抵金沙江,南达建水的广大地区。分布在东爨和西爨区域内的主体民族称“乌蛮”和 “白蛮”,他们是同一族群在不同分布地域的他称,是彝族两大主要来源和组成部分。

  四、元代彝族专称罗罗

  罗罗最早见于元代,由部落名称演变为族称。“罗罗”一词来源于唐代《蛮书》中记载的卢鹿蛮部落。唐宋时期,云、贵、川等地分布着众多彝族部落,其中,分布在今昭通、巧家、东川、昆明等地金沙江南北两岸,自称为卢鹿部的势力较为强大,分布区域较为广泛。由于同音异写,罗罗在不同的文献记载中有卢鹿、落兰、罗罗、罗落、落落、鹿鲁、鹿鹿、罗婺等众多不同称谓。元王朝统一中国后,迅速在彝族卢鹿部落分布的地区建立统治政权,并设立罗罗宣慰使司等。此后,“罗罗”一词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不仅称罗罗地区的彝族为“罗罗”,而且把东西两爨地区的彝族都统称为“罗罗”。在罗罗的总称之下,同时还出现了白罗罗、黑罗罗、撒弥罗罗、阿者罗罗、鲁屋罗罗、罗婺、摩察都等若干彝族称谓。从元代开始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前,罗罗都成了彝族的专称,现分布在楚雄、大理等地彝族仍自豪地称自己为罗罗,意为虎族。

  五、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彝族

  新中国成立前,各地各民族、各类书籍对彝族的称呼和记载五花八门,甚至有的他称还带有民族歧视。今天彝族的统称,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亲自确定的。1956年,各地彝族上层人士聚集北京共商民族社会经济发展大计,在谈到旧时“夷族”称谓时,大家都认为不妥,毛泽东主席提议,将 “夷”字改为“彝”,根据名从主人的原则,依据广大彝族人民的共同意愿,决定把“鼎彝”的“彝”作为彝族的通称。“彝”是我国古代青铜重器的共名,“彝”字有“夕”字旁、有“米”字旁、有“系”字旁,蕴含这个民族同胞肉挂屋顶,有吃有穿,能歌善舞之美意。它象征彝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拥有灿烂的文化,与祖国大家庭内的各兄弟民族共同鼎立,团结一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迎接和创造美好未来。

猜你喜欢

彝族彝文文献载体形制

  近现代流传于彝区的彝文文献载体形制主要有纸书、皮书、布书、岩书、瓦书、木牍、木刻、金石铭刻、印玺等。其中绝大部分为纸书,纸书包 更多

2017-06-05 11:11:29

彝族彝文文献的类别

  纵观滇、川、黔、桂四省区的彝文文献,根据接触的资料与现存可见书目,按其包罗的内容,可以概括为如下类别。  一、宗教类  为彝族 更多

2017-06-05 11:11:29

重要彝族彝文文献书目

  一、古代彝族六祖史  彝族历史书。内容记述了混沌中产生了宇宙万物,万物进化中诞生了人类,人类社会首先经历了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 更多

2017-06-05 11:11:29

彝族古代有影响的历史名人

  济火,也称济济火、火济,尊称将军,汉代牂牁人,为南中罗甸彝族默部君长勿阿纳第六世孙,系水西(黔西) 安氏、芒部(镇雄) 陇氏彝族土 更多

2017-06-05 11:11:29

彝族近现代有影响的历史名人

  鲁大宗(1847~1922年),字森亭。云南禄劝人,清代举人,长期隐居山乡过田园生活,以田园诗人著称于彝乡。著有诗集《听涛轩诗钞》(木刻 更多

2017-06-05 11:11:29

钱壮飞简历生平经历 钱壮飞是怎样牺牲的

  钱壮飞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情报工作人员。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九年底,根据党的指示,打进了国民党的最高特务机关,担任特 更多

2017-06-05 11:11:29

阎红彦将军简介 阎红彦生平经历及后代子女

  阎红彦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西北红军和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他一九二五年入党,历任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大队长,陕甘游 更多

2017-06-05 11:11:29

【灯笼的起源来历与寓意介绍】灯笼的种类名

  兴于民间的灯彩工艺,人们一般称之为花灯或灯笼,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工艺品之一。  灯彩工艺,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汉代。古籍上说, 更多

2017-06-05 11:11:29

冒号的正确用法及举例 冒号的作用介绍

  句中点号的一种,形式为:,写在提示性话语之后或总括性话语之前,表示提示性话语之后或总括性话语之前的停顿,并有提示、总括作用。冒 更多

2017-06-05 11:11:29

【印度的重要节日有哪些】印度节日、纪念日

  共和国日  1月26日(1950年)公元前4世纪形成了统一的国家。16世纪欧洲殖民主义开始侵入。1849年,英国殖民者侵占了印全境。1947年6月 更多

2017-06-05 11:11:29
编辑推荐
图文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