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的哲学思想

时间:2017-05-22 15:28:00 来源:8794网 编辑:小霸气

  历史上,畲族是一个山居耕猎民族,长期受到民族歧视。这种独特的生存环境,在畲族的思想意识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如在民族歧视的年代,无论畲民是否有理,他们在与汉族人的诉讼中都难有获胜的希望,使得畲族民间对衙门不信任,形成了“冤死不告官”的思想意识。但凡出现各种纠纷,尽可能私下解决。尽管目前关于畲族的哲学思想还没有学者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但我们仍可以从其日常生活和神话故事中略窥一二。

  一、思想特征

  1. 敬畏自然

  作为一个深居大山的民族,无论山耕还是狩猎、采集,畲族生产生活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资料都离不开大自然的赐予。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畲族民众深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强大力量和对他们的重要意义,这也使得他们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了敬畏自然、善待自然的思想意识。

  大自然是人类的衣食父母,在威力巨大的自然面前,人的作为是极其有限的。人们应该顺应大自然,善待大自然,合理地利用自然赋予的资源,而不是强力强为,这样才能够获得大自然的赐福,过上幸福、安宁的生活。这种思想意识在畲族社会十分普遍,而且在生产生活中多有体现。

  以畲族民居为例。畲族在宅基地的选择过程中有着非常强的风水观念,认为没有“风水”的地方就不能做“屋场”。所谓风水之地,就是山环水绕、藏风纳气、阳气充足之所。好的“屋场”至少符合这样三条标准:一是要有风有水。空气流通,水源充足。二是要“避煞”。“屋场”需要避的所谓 “煞”主要有:“山煞”“风煞”和“溪煞”。三是要阳光充足。“煞”是风水术和民间信仰中的特定用语,也是风水理论中最被“唯物论”者所攻讦的一个方面。然而只要深入分析,我们就会发现,风水理论中神秘的“煞” 其实一点也不神秘,它所指的不过是一种潜在的隐患和危险。如陡峭的山坡之下被认为是“山煞”很重的地方,避开这个地方建房其实是避免了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带来的隐患;北风呼啸、风速过快之地是为 “风煞”所在,避开这些地方建房,可以避免频繁的风寒疾病;直冲溪涧、河流来向的地方是“溪煞”大的地方,因此应避免选择直挡溪涧之地和河流拐弯的弓背处做“屋场”,以免山洪冲击和河水掏空地基的隐患。揭开风水的神秘面纱,我们就会发现,风水其实不过是民间选择安全、舒适的人居环境的一门神秘化了的勘测技术,有其科学、合理、实用的一面。从畲族住宅风水的“避煞”原则,我们也可以略窥畲族社会敬畏自然、顺应自然、合理利用自然的深层思想意识。

  畲族山民对野生动物的态度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传统上,畲民狩猎只为生计,或者因为野生动物糟蹋庄稼才不得已将它射杀,很少有把猎物当做商品的,因此他们狩猎也相当有限度,同时多有奉行“不见血的猎物不能吃” 的规则。对于主动上门或被其他动物追赶误进村庄的野生动物,畲民采取的是放归山林的做法。当地畲族风俗认为,猎杀上门求助的野生动物要遭天谴,至少会大病三年,甚至家遭横祸、人死财伤。畲民潜意识里对大自然敬畏之情显现无疑,同时也对动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蓄养风水的罗星台和罗星台上的“风水林”

  2. 族群与宗族意识浓厚

  畲族是一个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唐代以来,逐渐从闽、粤、赣交界地区向闽东、闽北、浙南、浙西南、粤东、赣东北和湖南、贵州等地山区迁移,交错散处在汉族居住区。由于长期受到不公正的民族排挤和歧视,使得畲族形成了浓厚的宗族意识和族群意识,并通过各种方式强化族群与宗族的凝聚力。

  畲族社会中,同姓畲民无论亲疏远近,只要是同辈,都按年龄,以兄弟姐妹相称;长辈俱称“叔伯”;外迁的宗亲则称为“梓叔”。畲民认为,尽管亲疏不一,但同宗族的兄弟叔伯都是亲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是可以求助,也是会给予你帮助的人。因此,畲族对族中的兄弟叔伯和外迁的“梓叔”,都保持着一份特殊的感情,生活中遇到婚丧喜庆、建房高中等事,都要上前相助,而不收取分毫的报酬。

  不仅同姓宗亲,即使是“蓝、雷、钟”三个不同姓氏,畲族群众也认为本为一家人,因而视为同宗。福安畲族村落所藏的清代“蓝、雷、钟”三姓宗谱中,都有“盘、蓝、雷、钟”四姓血脉相承的图表。福安市范坑乡洋坑《汝南蓝氏宗谱》记载“顾我盘、蓝、雷、钟四姓大宗祠肇基于广东凤凰山,与南京一脉相连,建祠之地即吾祖旧址也”,祠内四姓始祖并列封牌位。畲族谚语说:“山哈,山哈,不是同宗就是叔伯。”可见畲族根深蒂固的族群意识。至今在畲家村寨,对到访的客人,如确认是同族兄弟叔伯,整个村寨都会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确认是否同族,一般要用特殊的隐语来对答,称为“认亲”。如“你是订角还是耳盖?”即是问是姓蓝还是姓雷。如果能够以歌盘答,则有一见如故之感,全村寨都以好酒好肉招待。

  祭祖是畲族加强族群与宗族意识的重要民俗活动。通过每年祭祖的拜祖图、唱颂祖先事迹、民族迁徙历史等活动,畲民的“盘瓠子孙”意识和宗族血缘观念被不断的提醒和强化。而正是这种强烈的族群与血缘观念,支撑着分散杂聚在汉族地区的畲族人民,经过千百年的时间,仍能保持与汉族文化 “和而不同”的特征。

  3. 乐天顺命

  无论福建、浙江、广东还是江西、安徽、湖南、贵州,畲族分布区基本都地处大山,山多地少,交通不便,生产条件普遍比较恶劣,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畲族人民长期生活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早已养成了苦中作乐的精神性格,乐天顺命成了畲族民族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特征。

  千百年来,畲族世代安居于艰苦的山区环境,但他们从不自怨自艾,习惯以歌代言、以歌娱乐,充分体现了畲族人民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一进畲乡山区,就可以听到畲族山民婉转嘹亮的山歌对答,而一到三月三、中秋、重阳等歌会时节,畲乡更成为歌的海洋。生长在这样一个四季歌声不绝的环境中,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似乎成了畲族人与生俱来的品质。

  然而,宿命论思想在畲族社会中也相当普遍。这种宿命论思想的形成,与畲族的历史命运是息息相关的。自唐代以来,畲族长期受到统治阶级的歧视和压迫,虽然畲族先民曾掀起了连绵不绝的反抗斗争,但始终没有改变受压迫、受歧视的地位,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种状况才得以改变。这 1000多年的历史命运,不可能不在畲族族群中留下深刻的记忆。畲族民间普遍存在的“日求三餐,夜求一宿”“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这种看似颓废的宿命思想,实际上深刻反映了畲族人民对无力改变自己生存环境所产生的那种无奈乃至绝望的情绪。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这种顺天应命的宿命论思想,又成为畲族人民在安居于艰苦的生存环境还能乐观开朗的重要思想基础。

  二、神话传说里的人本思想

  畲族的神话传说数量众多,内容丰富,涉及到天地的起源、祖先的传说、民族的历史、英雄人物的事迹、地方风物的传说等。这些神话传说在畲族乡村流传久远,通过一代代畲族人的传承与不断加工,故事情节生动、内容丰富、富于哲学思考,体现了畲族人民在特定环境下所形成的独特的精神世界。这里仅就畲族神话传说中的人本思想作一介绍。

  畲族长期生活于环境恶劣、条件艰苦的偏僻山区,并深受剥削和歧视。这使得畲族对艰辛的生活有着更深刻的人生体验,对底层百姓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在畲族的神话传说中,这种充满人文主义关怀的篇章比比皆是,展现了浓厚的人本思想。

  《钟庄扮太子》①讲述的是有胆识、有气节,敢于跟豪强官府作对、为民族争气、为百姓伸冤雪恨的杰出人物钟庄的事迹:相传清代福鼎有个畲族书生叫钟庄,聪明好学,又写得一手好字,但因他是畲民,官府不准他参加科举考试,他便结交一班义士好汉闯荡江湖,专和官府富豪作对。有时插刀留柬,教训贪官污吏;有时假冒达官显宦,出入官场,替穷苦百姓伸冤。有一次,他假扮微服私访的太子,骗得福宁府知府把他迎到府衙,当做真的太子伺候。当他吟出“东家夺地伤人命,西垄山头筑大坟,北半斜时成密议,南衙枉法受千金”这四句诗,揭露其贪赃枉法包庇命案的罪行时,吓得知府跪地求饶,赶紧缉拿杀人真凶。平雪冤案后,钟庄就佯装要到别处微服私访,不必护送,如走漏消息,唯知府是问。过了几天,知府知晓是假太子,可是钟庄他们早已不知去向了。

  射日神话《太阳和月亮》《十个太阳传说》①等,可说是《后羿射日》的畲族版本。故事通过英雄猎手(或天神) 射落9个(或8个) 太阳,只剩下现在的一个太阳和一个月亮的传说,表面上看是解答太阳和月亮的来历,但射太阳的原因是过多的太阳使得大地干枯、百姓饿死,因此英雄(或天神) 射落太阳的目的显然是为了解民于倒悬。畲族射日神话实质上是个民生话题,充满着人文主义的关怀。

  《天眼重开》《状师钟九公》《蓝聪妹的故事》等诸多优秀的传说故事,所讲述的主人公或为人民的福祉不畏牺牲,或机智勇敢、惩治恶霸豪绅,为百姓伸张正义,都体现了明显的民本思想。

  三、道德观

  1932年何子星在《畲民问题》一文中,将畲民的道德观念归纳为十大特征:1. 互助,2. 事群,3. 简朴,4. 忠顺,5. 信义,6. 谦让,7. 忍耐,8. 和平,9. 勤劳,10. 刻苦。并认为“他们具有这十种德性,诚然是一种优良的民族”②。虽然这种归纳未必完全准确,但毫无疑问,何子星是对畲族道德观进行全面考察、深入归纳,并给予充分肯定的第一人。他一改过去史籍将畲民与“蛮僚”“盗贼”“寇”“刁民”等相提并论的做法,使人们对畲族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畲族是形成于闽、粤、赣边的土著民族还是由外迁入的外来民族,目前学术界仍无定论。但畲族与汉族,特别是与客家的关系密切则是公认的。著名的客家学者房学嘉先生甚至认为,客家的来源应该是分布于闽、粤、赣交界处的土著(主要是畲族先民) 与来自中原的汉人的融合,而土著则是客家形成中的主体。①尽管房学嘉的观点受到许多正统客家学者的诟病,但其特别关注到族群间文化交融的主张,无疑是很有见地的。

  由于畲汉文化在唐代以来的长期互动,畲族文化在深刻影响汉文化(特别是客家) 的同时,也深受客家文化的影响。反映在道德观上,畲族与客家就存在着许多的相似点,同时也保持了自己的一些特色。结合前人的研究,畲族的基本道德观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 在社会生活中,推崇勤劳简朴

  畲族地区多为山区,生产条件简陋,环境恶劣,生存困难。艰苦的生活条件,使畲民养成了勤劳生产,简朴生活的传统美德。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畲民所付出的艰辛努力是难以想象的。他们在林木阴翳的大山里,开山辟地,治坡为田,创造了“燔土为肥”的山地耕作技术。他们的勤劳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能形容的,用畲族俗语来说叫“两头不见天”②。畲族认为勤劳才能有好日子,对勤劳的畲民多有溢美之词,称之为“发狠”。畲村“发狠” 的夫妇常常成为全村人的楷模,并受到普遍的尊敬。过去由于物资有限,畲民生活相当简朴,常常“番薯丝吃到老”。尽管现在畲区的生活条件大为改善,但勤劳、简朴、节约的生活态度,仍受畲民的推崇。

  2. 在社会交往中,强调互助谦让

  在畲族社会中,帮助有需要的人似乎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互助可以说是畲族村落普遍的良好习惯。举凡婚丧喜庆,建房造地,邻里亲友都会主动上前帮忙,主人只需管饭,而无需给付报酬。对生活困难的宗族亲友,相互接济是十分正常的事。甚至对外来的行乞之人,生活困难的畲民也常常出手大方,将家中仅有的食物与他们分享。在畲族社会中,互助谦让还是写进族谱的基本道德要求。互助和谦让,是畲族“敦亲睦邻”的基本要求。

  3. 在社会事务中,提倡“修阴功”

  所谓“修阴功”,指的是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畲族居偏远山区,极少引起官府的关注,其社会公共事业也难以得到官方的支持。因此,畲族乡村已经习惯了举村寨、宗族之力,解决村寨的公共需要,举凡修桥铺路、建庙结庵、办塾起亭、施醮修谱等,畲民大都踊跃出钱出力,热心其间。畲民认为,这些公益事业都是有利于大家的,参与这些事业是有“阴功”(阴德) 的,子孙后代都可以得到福报。而不愿承担责任的人将会被全村寨人瞧不起。

  4. 在宗族生活中,要求尊老爱幼

  畲族社会有相当明确的伦理观念,长幼有序,尊卑有别,强调“父慈子孝”,要求尊老爱幼。因此在畲族村寨,家庭和睦,人际和谐,秩序井然。老人在畲族社会中受到特别的尊敬,许多地方的族谱都明文规定:子孙有忤逆不孝者,送宗族祠堂议处,甚至 “墨削其名”①。因此孝敬老人是从小就开始培养的德行,从孩子懂事时起,父母就要教子女注意言行礼貌,给爷爷奶奶夹好菜好肉等,并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作为长辈,对晚辈也关爱有加。尊老爱幼的道德观,使畲族从家庭到宗族、村寨,都形成了和谐有序、其乐融融、温馨融洽的良好氛围。

  四、生命观

  长期山地农耕狩猎的艰辛生活,使畲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命观。畲族认为,生命是平等的,也是宝贵的,应该得到尊重。因此,畲民对获得生命的诞生礼仪十分重视,有着种种的庆贺仪式和规定;对为生命凋零而举办的丧礼,更是十分隆重。前述畲族神话、传说、故事中所体现出的人本思想,也深刻地体现了畲族独特的生命观。

  实际上,畲族的生命观不仅是对人而言的,对动物的生命同样充满敬意。畲民认为只有通过劳动(打猎) 所取得的猎物,才能作为食物享用,否则就不能随意剥夺这些动物的生命。如前所述,对进村避难的野生动物,畲民就采取放生的做法,充分尊重和珍视它们的生命。如果非得捕捉非狩猎所得的野生动物,则需要做一些特别的祷告,以解除造成的“孽业”。闽西畲族捕捉意外得到的穿山甲时的祷告仪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穿山甲也叫“鲮鲤”,现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畲族山区,穿山甲曾经是十分常见的野生动物,进村出寨的山路上,不经意间就能看到它们路过的身影。你只要一跺脚,这胆小的生灵就会卷成一团,一动不动地躺在路上。只要找根藤蔓或绳子,往中间一串,提上就可以带走。然而,在闽西畲族山区,要带走这只穿山甲还得做番祷告,祷词说:“鲮鲤,鲤鲮,前世欠我豆腐钱,今天带你回去做本钱!”祷告完,才能带着鲮鲤离去。

  畲族族谱中关于尊老爱幼的规定摄影:钟伯炘

  尽管抓鲮鲤的祷词有些牵强,对于上辈子它是否真欠我的豆腐钱也无法辨别真假,但对到手的猎物还要进行祷告的简单仪式,却充分体现了畲民对世间生命的尊重。

  五、生态观

  长期居住山区,结茅为庐、耕山为业、射猎为生的畲族人民,对自然生态的重要意义有着十分深刻的认识,他们认为大山是他们的家园,森林是他们的衣食来源。因此,在充分享受大自然赐予的同时,畲族人民也很重视对自然生态的保护。

  在畲族山区,就地取材,以竹、木、土、石为材料的畲族民居总是依山傍水,与大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传统的畲族虽刀耕火种,但实际上他们也并非漫山放火,而是有目的地选择地块进行耕种,并定期抛荒,加上山区树木繁殖快,实际上这种刀耕火种对环境的破坏并不明显。定居之后,畲族开垦山地多选择在地势平缓的坡地或沟谷,并在沟谷和坡地两边留出护坡,以供来年“溜火粪”之用,对护坡上生长的树木也多加保护。

  畲族以柴草为炊,但他们多到离村数里之外的多林地带砍伐薪柴,对村庄附近的山林则严加保护。为了避免部分村民贪图便利,砍伐村庄附近的树木,许多畲村还请畲族巫师对这些林木歃血下咒,使这些树木成为有神灵保护的“神树”。因此,在畲族山村,我们总能看到村前村后树木成林的优美景致。

  畲民笃信风水。为了有一个好的居住风水,除了择地选址外,畲民还习惯在房前屋后、水口风口种竹、植树,既方便了日常的竹木使用,又大大美化了居家环境。因此,神秘的风水观念,实际上成了畲民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精神动力。

猜你喜欢

彝族哲学思想介绍

  彝族的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等哲学思想和世界观,一方面反映在大量的史诗、神话传说中,如《勒俄特依》《阿细的先基》《梅葛》 更多

2017-05-22 15:28:00

畲族清以前重要文献

  清代以前,有关畲族的记载主要散见于部分正史、相关地方志和少量的私人著述中,专门记述畲族的文献是凤毛麟角。  一、《漳州谕畲》  更多

2017-05-22 15:28:00

畲族民国时期重要文献

  民国时期除了方志,还出现了一些早期的民族志调查资料。虽然数量不多,而且多局限于局部地方的调查,但这是对畲族社会进行有组织的社会 更多

2017-05-22 15:28:00

畲族当代重要文献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为了落实少数民族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民族调查和民族识别工作,在此基础上出版了一批关于畲族经 更多

2017-05-22 15:28:00

畲族隋唐时期有重要影响的人物

  隋唐时期,是畲族首次以蛮僚之名见诸历史的时期。其一登场,就显示了不畏强权、勇于抗争的民族性格,涌现出了雷万兴、蓝奉高等一批具有 更多

2017-05-22 15:28:00

钱壮飞简历生平经历 钱壮飞是怎样牺牲的

  钱壮飞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情报工作人员。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九年底,根据党的指示,打进了国民党的最高特务机关,担任特 更多

2017-05-22 15:28:00

阎红彦将军简介 阎红彦生平经历及后代子女

  阎红彦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西北红军和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他一九二五年入党,历任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大队长,陕甘游 更多

2017-05-22 15:28:00

【灯笼的起源来历与寓意介绍】灯笼的种类名

  兴于民间的灯彩工艺,人们一般称之为花灯或灯笼,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工艺品之一。  灯彩工艺,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汉代。古籍上说, 更多

2017-05-22 15:28:00

冒号的正确用法及举例 冒号的作用介绍

  句中点号的一种,形式为:,写在提示性话语之后或总括性话语之前,表示提示性话语之后或总括性话语之前的停顿,并有提示、总括作用。冒 更多

2017-05-22 15:28:00

【印度的重要节日有哪些】印度节日、纪念日

  共和国日  1月26日(1950年)公元前4世纪形成了统一的国家。16世纪欧洲殖民主义开始侵入。1849年,英国殖民者侵占了印全境。1947年6月 更多

2017-05-22 15:28:00
编辑推荐
图文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