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武生谭元寿资料简介家庭成员介绍 谭元寿弟子有哪些人

时间:2017-07-15 11:07:49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

  1982年元旦,首都舞台的第一台演出是北京京剧院流派艺术演唱会。吉祥戏院里,座无虚席。各种京剧流派、不同行当的演员,相继登台献艺,如同百花纷呈,各具风采。

  “下一个节目,由北京京剧院一团著名演员谭元寿演唱谭派名剧《空城计》选段……”报幕员的话音未落,台下掌声四起。果然,不负众望。谭元寿以他高亢、宏亮、铿锵、圆润的嗓音,唱得清醇流利,余韵绕梁。在观众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中,谭元寿连续演唱了四段,演唱会达到了高潮。

  谭元寿如此受观众欢迎,绝非偶然。这与他家学渊源,勤学苦练,功夫深厚密不可分。谭元寿出身梨园世家。谭氏一门,五代老生。谭元寿是第四代。他的曾祖父谭鑫培,在京剧史上是一位才华出众,博大精深的表演艺术家,是风格独特的谭派艺术的创始人。他的祖父谭小培,是民初谭派著名老生。他的父亲谭富英,嗓音宏亮,扮象俊美,身段飘洒,做工真切,是谭派艺术富有成就的传人。

  谭元寿是北京京剧院一团主要演员,是一位文武兼备的老生。有的文章说: “相传梁启超曾在谭鑫培的照片上题诗: ‘声名州载轰如雷’,‘尚有俊响吹尘埃’。我们在看了谭元寿演出后,深为谭门在80多年之后俊响不绝而高兴。”

  一

  1928年农历11月24日,北京前门外大外廊营谭宅,合家欢乐,庆贺一个男孩的降生。当时,这家的主人京剧名优谭小培、谭富英,正随京剧大师梅兰芳赴香港演出。在归途中,他们得知谭富英夫人喜得一子,高兴异常。他们不仅为谭门有传宗后代而喜悦,更为谭派艺术有接班人而高兴。

  说起谭门世代梨园,应该从谭志道说起。谭志道 (1808— 1887),湖北武昌人。初学汉剧,应工老旦。他的嗓子狭而高,类似嘴尖声高、俗称“叫天子”的鸟叫。他由此得艺名“叫天”。谭志道后辗转到北京,搭入京剧创始人程长庚的三庆班,改唱京剧,是京剧老旦创始人之一。

  谭志道只生一子,名叫谭鑫培,艺名“小叫天”,9岁入科班,后拜程长庚为师。他以甜润而婉转的歌喉,抑扬顿挫、清醇流利的唱腔绝响于舞台。他虚心学习,博采众长,结合自身条件,把老生的唱念做打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创立了谭派艺术,被誉为 “须生泰斗”。

京剧武生谭元寿资料简介家庭成员介绍 谭元寿弟子有哪些人
京剧武生谭元寿资料简介家庭成员介绍 谭元寿弟子有哪些人

  继谭鑫培之后,谭小培、谭富英成为谭门第二代、第三代老生。他们希望谭门后继有人,将谭派艺术流传下去。当谭小培喜闻得孙后,便履行了自己离京时的诺言,在途中,为添子的儿媳打了一对金镯子和一副翡翠耳嵌,表示祝贺,并且为小孙子起了个吉利的名字—— “谭百岁”。这个 “谭百岁”,就是谭门第四代老生谭元寿。

  谭元寿从小受到京剧艺术熏陶。他从4岁就开始练功、学戏。他的启蒙老师是舅父宋继亭。宋继亭与谭富英合作数10年,不仅精通谭派,也会余派、汪派; 既会演戏,又善于教戏。他为培育谭元寿,倾注了不少心血。幼年的谭元寿,还在家中跟随伯父谭裕志练习武功。

  谭元寿向舅父学的头一出戏是《汾河湾》。1935年春,6岁的谭元寿第一次粉墨登场。祖父为提携后进,亲自和孙子同台演出。谭小培饰薛仁贵,谭元寿饰薛仁贵之子薛丁山。这一天,是在北京金鱼胡同那家花园演出。谭宅全家都期待谭元寿首次登台成功。谭富英的心情,比自己登台要紧张得多。他未赴现场观看演出,而是在家焦急地等候电话。谭元寿穿着家里为他新做的小戏装,手持小枪、小弓,毫不胆怯地登上了舞台……。

  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把谭富英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当他听到元寿演出成功的消息后,心里的石头落了地,脸上露出了微笑。这时,他怀着喜悦的心情,赶到那家花园,准备登场演出大轴子《定军山》。

  两个月后,在开明大戏院 (现珠市口影院) 谭富英又和谭元寿同台演出了《汾河湾》。连续演出成功,不仅使谭家欣慰,许多老观众也为谭派后继有人而高兴。

  谭元寿一边读私塾,一边练功学戏。舅父教他的第二出戏是《鱼肠剑》。因为正赶上“卢沟桥事变”,此剧未能公演。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既有家教,又能请先生,谭元寿完全有条件在家学戏。然而,谭小培和谭富英为了把谭元寿培养成为出色的演员,坚持把他送到京戏科班,接受更加严格的训练。

  旧社会,人们把科班学戏叫做 “打戏”。谭小培说: “要打算继承谭派艺术,还得进科班训练。在家里舍不得打,干这行,不挨打,不吃苦,学不到真东西。”

  1938年,10岁的谭元寿带艺投师,进了富连成科班。在科班,一视同仁,学不好戏,一律挨打。有时,哪个小伙伴淘气,出了错儿,大伙儿还得陪着“打同堂”。所以,每天挨一二十板子,已成为家常便饭。不过,科班学习广泛,训练严格,为谭元寿以后艺术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科班,文武功都练,上下手全来。每个人先从跑龙套开始,然后演配角、主角。另外,演出实践多。每年,只有阴历年底,封箱休息几天,三十晚上又要返回科班。大年初一白天,又开始了新的一年演出。一年到头,全是练功、学戏、演出。这使谭元寿得益不浅: 他从跑龙套、演配角时,就已熟悉每个戏的场子及演员的位置;在给名演员当配角时,受到熏陶,学了许多好东西,到自己演主角时便可借鉴发挥。

  在科班,他最大的收获是打下了文武兼备的底子。他的文戏老师有:雷喜福、王喜秀、张连福、刘胜通等。学的文戏有,《群英会》、《借东风》、《斩黄袍》、《战太平》、《定军山》、《卖马》、《洪羊洞》、《南阳关》、《战樊城》、《碰碑》……。武戏老师有,王连平、沈富贵、茹富兰、钱富川等。学的武戏是,《落马湖》、《水帘洞》、《武松》、《长坂坡》、《连环套》、《战宛城》、《探庄》、《蜈蚣岭》……。他学的这些文武戏,都登台演出过。

  谭元寿能文能武,也是继承了谭门前辈的传统。谭鑫培幼年时就打下了扎实的文武功底; 青年时演过武生,成年后又练得一条清脆甜润的歌喉。他是一位文武兼备、昆乱不挡的演员,擅演老生戏、武生戏。谭小培、谭富英也是先学武生,后学老生。

  1945年4月,谭元寿结束了7年的科班生活,正式出科演出。

  二

  谭元寿出科时,父亲谭富英已经由给“四大名旦”“挎刀”,转为自己挑头牌。继谭元寿之后,他的二弟、三弟也先后从事京剧艺术。不过他们分别为小花脸和武生行当。只有谭元寿唱老生,谭门继承谭派艺术的重担,自然就落在了他的肩上。谭元寿深知自己肩上的份量,对艺术从不懈怠。出科后,虽然不再有挨打的威胁,他却依然自觉刻苦练功,勤奋钻研。

  富连成出科后,谭元寿嗓子倒仓,大约一年多未能登台演出。在此期间,他照常坚持练功。每天清晨四五点钟,他头顶晨星,出家门步行到太庙 (现劳动人民文化宫) 后河,喊嗓子。然后,回家接茬儿练功。他每天步行来往,因为“走路是百练之祖”,可以助长丹田气。以步代车,这也是一种锻炼。上午,在家的庭院,翻跟头、练武功、吊嗓子。下午,又是练靠背戏和吊嗓子。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冰天雪地,每天两遍功,从未间断过。每次吊嗓子,都是西皮、二黄两出戏。当时,谭富英的身体不好。谭元寿每天除了坚持练功外,还由舅父宋继亭为他讲授整理谭派剧目。一年多后,谭元寿的嗓子基本恢复,又重新登台演出。他先后为荀慧生“挎刀”,参加裘盛戎班社……

  1947年,19岁的谭元寿和16岁的杜近芳,在北京长安戏院首次合演《红鬃烈马》,获得观众好评。这也是杜近芳初次登台演出。

  谭元寿继承了谭门先辈的优良传统,对京剧表演艺术广泛吸收、博采众长。当初,谭鑫培就是兼取京剧第一代老生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各派之长,并学习其它行当和剧种的长处,创造了与前人截然不同风格的,声甜音润、腔柔调繁、刚柔相兼的谭派唱腔。谭元寿自幼耳濡目染,深得家传,在学习和继承谭派艺术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他还经常欣赏余叔岩、时慧宝、孟小冬、王又宸、言菊朋、王凤卿、马连良、奚啸伯、李盛藻等名老生的演出。对杨小楼、尚和玉、马德成、周瑞安等名演员的武戏,他也十分爱看。他还是“四大名旦”的热心观众……谭元寿对这些不同流派、行当各异的表演艺术,广采博取,吸收借鉴,以提高自己的技艺。

京剧武生谭元寿资料简介家庭成员介绍 谭元寿弟子有哪些人
京剧武生谭元寿资料简介家庭成员介绍 谭元寿弟子有哪些人

  谭元寿尤其酷爱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少春的表演艺术。李少春的戏,他几乎是一个不拉,到了着迷的地步。李少春经常是一个晚上主演文武双出。在上海天蟾舞台,李少春前唱 《失空斩》,后演《三岔口》,只要贴出海报,场场客满,3千多座位,空无一席。谭元寿十分敬慕李少春扎实的功底,立志要学他文武兼备的戏路子。

  1949年2月,谭元寿赴天津演出。在天津南市庆云戏院(现共和戏院),他演出谭派剧目《战太平》、《定军山》、《失空斩》等。他在中国大戏院首次演出唱做吃重的《打金砖》,并初次试演文武双出: 《失空斩》和 《三岔口》,均获得成功。后来,他也到上海天蟾舞台演文武双出,也是场场客满。这不仅说明,谭元寿具有深厚的功底,而且也体现出他具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进取精神。

  三

  解放初,梅葆玖初次由上海来京演出时,梅兰芳先生特意派人到天津,把谭元寿接回京,请他和梅葆玖同台演出。早年,谭鑫培、谭富英都曾和梅兰芳同台演出过。谭、梅两家的年轻后代,再次合作,具有特殊的意义。在梅家,梅先生亲自向元寿、葆玖,讲述当年两家前辈合演《打渔杀家》的盛况,并且一招一式地为年轻人说戏。这既是传授技艺,也是期望年轻一代继承密切合作的好传统。谭元寿和梅葆玖在长安戏院首场演出《红鬃烈马》时,梅兰芳先生亲自把场。演出结束时,向他们道辛苦。观众也为谭、梅两家后继有人和密切合作而叫好。接着,他们又合演了 《打渔杀家》、《二进宫》等,共计30余场。

  新中国刚成立不久,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战火燃烧到鸭绿江边,京剧演员也和全国人民一样,激发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革命热情。1951年夏,为捐献飞机大炮,言慧珠、谭元寿、梅葆玥、梅葆玖等在上海大众剧场联合演出。海报一贴出,戏票很快抢购一空,应观众要求,后来又增加一场。

  1952年底,谭元寿从上海演出回京后,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工团京剧团。1953年,他随中国人民第三届赴朝慰问团,到朝鲜慰问演出。他们每到志愿军驻地,都受到热烈欢迎。慰问团同志亲切问候: “同志们辛苦啦!”志愿军指战员响亮地回答: “为人民服务!”在朝鲜战场,看到志愿军为了保家卫国,离别父母、爬冰卧雪、流血流汗……,谭元寿进一步理解了 “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含意。在赴朝慰问演出中,时常是前边由高元均表演山东快书,后边由谭元寿的 《三岔口》压轴。有一次,在罗盛教烈士墓前演戏,没有照明灯,就用汽车大灯代替。谭元寿扮演的任堂惠打店躺在桌子上时,天空中纷纷扬扬的雪花飘落在脸上……他们克服了各种艰难,完成了赴朝慰问演出任务。

京剧武生谭元寿资料简介家庭成员介绍 谭元寿弟子有哪些人
京剧武生谭元寿资料简介家庭成员介绍 谭元寿弟子有哪些人

  1954年,谭元寿回国后,加入了谭富英、裘盛戎领导的北京京剧二团。谭富英经常演出谭派剧目,谭元寿侧重演出 《三岔口》、《武松打店》、《狮子楼》等武戏。

  1955年,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四大头牌合并成一个剧团。为了使中青年演员有更多演出实践,谭元寿、李世济、马长礼、小王玉蓉、李毓芳、黄元庆等,除参加正常演出外,还时常加演日场。谭元寿既演《游龙戏凤》、《刺巴杰》、《战宛城》、《走麦城》等,也唱谭派戏。

  马连良和谭富英是师兄弟,几代世交。他们几十年没有同台合演过。解放后,看到京剧事业繁荣发展,感到欣慰。合团后,他们彼此不计名次,密切合作。1955年,二人首次在天桥剧场合演《龙凤呈祥》,当马连良扮演的乔玄和谭富英扮演的刘备相逢时,台下观众热烈鼓掌,持续两三分钟。观众欣赏他们的精湛技艺,更称赞他们的合作精神。

  1959年,为建国10周年献礼,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四大头牌联在一起排演新戏《赵氏孤儿》。谭富英欣然把主要角色程婴让给马连良扮演,自己扮演配角赵盾。这种顾全大局的高尚品德也为后代树立了榜样。当时,马连良点名让谭元寿扮演孤儿赵武。年过30的谭元寿,扮演的是15岁的少年,需要用小生和武生结合的表演技巧。当初,谭元寿在富连成科班曾聆听过著名小生演员叶盛兰教戏,并观看过演出。后来,他又和叶盛兰合演过《群英会》 (叶盛兰饰周瑜,谭元寿饰前鲁肃、后孔明),《八大锤》(叶盛兰饰陆文龙,谭元寿饰王佐)。叶盛兰文武小生的表演艺术,使谭元寿受到启发。如叶盛兰扮演的陆文龙是16岁的英俊少年。谭元寿从中吸收借鉴不少技巧,用于赵武身上。排练《赵氏孤儿》时,马连良对谭元寿说:“元寿,后五分之一的戏,由咱爷儿俩墩底,可要演好。”两代人彼此切磋、共同研究。为避免戏演得太瘟,谭元寿还根据剧情和人物需要,设计了一个 “硬僵尸”,显得更加火爆。《赵氏孤儿》轰动了戏曲舞台,誉满全国。这是艺术家齐心协力的成果。

  1963年,谭元寿随马连良、张君秋、裘盛戎、赵燕侠、马长礼等赴香港演出。谭富英因病未能同行。当时,居住在香港的余派传人孟小冬特意到剧场观看了谭元寿演出的 《失空斩》、《打渔杀家》、《将相和》。看完戏后,孟小冬专门宴请主要演员并合影,还单独同谭元寿照了一张合影。她称赞看了谭元寿的演出,想起了师兄谭富英。

  香港演出归来,张君秋、裘盛戎、马连良等又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戏曲艺术片《秦香莲》。张君秋邀请谭元寿扮演韩琪。这个角色,谭元寿从来没演过。长期的艺术实践,使他培养成严肃认真的好作风,即使是配角,也要演出特色来。他说:“一个人唱不可 ‘八仙贺寿’。京剧是整体艺术,不管演什么角色,即使是跑龙套,也要认真对待。不论台下观众多与少,叫好不叫好,都要郑重其事,一丝不苟,这才是对观众负责的精神。”在影片拍摄之前,他和张君秋一起反复研究 “杀庙”一场戏,为韩琪加了一段原板唱腔。当韩琪明白事情真相,不忍杀害秦香莲,而自刎身亡时,增加了“僵尸”动作。韩琪的戏虽不多,但其伸张正义、善良刚烈的性格,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从1958年起,谭元寿开始参加了京剧改革的艺术实践。他排演的第一个现代戏是《智擒惯匪座山雕》。谭元寿饰少剑波、马长礼饰杨子荣。演了几十年传统戏,脱掉蟒袍、厚底靴、换上现代服装,到台上举足、张口都无所适从。然而,他们以极大的政治热情,克服种种困难,要让这古老的剧种,反映现实生活。当时,评剧团也在排演此剧。谭元寿等向评剧团请教借鉴,从念白、唱腔,到一招一式,不断实践,认真摸索。谭富英、裘盛戎等老一辈对京剧现代戏也予以大力支持,亲临排练场,帮助说腔。指导排练。在西单剧场首场演出,得到观众好评。此后,谭元寿又在现代戏《草原烽火》中饰奴隶巴图。他从李少春扮演的杨白劳中受到启发,又唱又打又翻,较好地塑造了这个被压迫的少数民族形象。

  谭元寿还先后排演过 《党的女儿》、《黎明河边》、《节振国》、《芦荡火种》等现代戏。在排演现代戏的过程中,他们注意深入生活、观察现代人的言谈举止,把京剧程式化的表演加以改革,使其更符合剧情和人物,演出的质量逐步提高。

  1964年,京剧现代戏会演,北京京剧团参加演出现代戏《芦荡火种》,谭元寿扮演郭建光。后来,江青剽窃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劳动成果。在“四人帮”文化专制主义影响下,传统戏、新编历史剧统统被赶下舞台。10年中,谭元寿也只能演《沙家浜》一出戏。

  四

  粉碎“四人帮”后,京剧舞台又呈现出百花争妍的景象。1977 年,谭元寿恢复上演谭派名剧《失空斩》,场场客满。这出戏,是由谭鑫培唱红了的。西太后曾经称谭鑫培是 “活诸葛亮”。老本《空城计》诸葛亮上场,是12句[西皮慢板]唱上。这12句唱词内容与坐帐一场 “两国交锋龙虎斗……”的意思重复,从曲调上看,也与后边城楼上的 [西皮慢板]雷同,影响了城楼唱段的演唱效果。因此,谭鑫培将这十二句唱全部拿掉,改为“兵扎祁山地,要擒司马懿”两句念白。这一改动,不仅使诸葛亮的性格、思想脉络的发展显得合理,而且使全剧的音乐结构能够服从剧情和人物性格的发展,显得十分顺畅。

  谭元寿遵照父亲的教导,排演此剧时,反复阅读 《三国演义》,从思想、语言、动作等方面,更好地理解和表现人物。他还仔细观看父亲的演出,认真揣摩。他的表演较好地继承了谭派艺术特点。例如,《空城计》中,他着重在对探子“三报”的反应上下功夫,层次分明,细腻传神。当探子第一报“失守街亭”时,诸葛亮早有预料,只是冷冷一笑,语气平和地说: “再探!”探子二次来报: “司马懿带兵夺取西城。”诸葛亮虽故作镇定,但内心紧张的情绪已从“再探”二字中流露出来。三报:“司马懿大兵离西城不远。” 司马懿进兵神速,使诸葛亮大吃一惊,嗓音发颤地说: “再再再再探!”兵马调出,只剩老弱残兵留守空城,如何是好?这里,谭元寿的表演十分得当: 他背对观众,轻摇羽扇,以宁静反衬诸葛亮的紧张心理活动。接着,转过身,念了一段紧而又稳的道白:“唤西城老军来见。”两次转身,把诸葛亮临危不乱、才思敏捷、随机应变的风度表现得相当充分。诸葛亮经过分析判断,决定采用空城计。这时,有一个眼珠一转、计上心来的表演,这也是谭派所特有的。

  而后,是一段紧打慢唱的唱段。如果采用慢条斯理的唱法,不符合当时军情紧急的状况。谭元寿采用了谭富英的唱法: 在保留谭鑫培原唱腔的基础上,加快速度,更符合剧情和人物思想。司马懿兵临城下,诸葛亮故作镇静,宝剑压在瑶琴下,下定 “城在人在,城破人亡”的决心。这时,有一段[西皮慢板]唱得缓慢,表情沉着,显示出城内埋伏十万神兵,胸有成竹的样子。这段唱完后,诸葛亮抚琴、饮酒,暗自告诫自己: 别着急、莫慌张,不能让司马懿看出破绽。第二杯酒斟完,暂且不饮。当司马懿唱: “我本当领人马杀进城”时,诸葛亮举酒杯、用扇遮挡,不饮酒,双目紧盯司马懿。司马懿心虚地说: “杀不得!”这时,诸葛亮感到胜利在望,将酒饮下。接着,一段 [西皮二六]表现诸葛亮胸有成竹,谈笑风生,使司马懿越发不摸底,不敢贸然进兵。当二老军报 “司马懿大兵倒退四十里”时,诸葛亮有一笑: 虽然口中有笑声,脸上却没笑容。他既高兴,又后怕。这一笑,也是谭派所独有的。这些细节,谭元寿表演得不温不火,十分传神。这段戏,念白准确清晰,轻重缓急得当; 表演细腻自如; 唱腔稳而不温,用字行腔,圆滑大方,不失谭派传统,成功地塑造了诸葛亮稳重老练,雍容儒雅,应变制危,足智多谋的形象。

  1980年10月31日,谭元寿在北京市工人俱乐部首次恢复演出《打金砖》,受到全场1千多名观众的热烈欢迎,谢幕达5次之多。《打金砖》是李少春堪称一绝的保留剧目。该剧除了大段唱外,还要翻“吊毛”、“硬僵尸”,很吃功夫。李少春38岁时,就停演此剧。谭元寿1950年首演《打金砖》,1962年辍演。18年后,年过半百的谭元寿再次恢复演出此戏,显示其不凡的功底。剧中, “上天台”的唱段,李少春演唱时平腔较多。谭元寿结合自己高音较好的特长,扬长避短,把平腔改为高腔,显得更加高亢有力。他的演唱声情并茂,行如流水,抑扬分明,委婉韵足。在 “太庙哭祭”一场中,他运用传统程式中的高难动作 “吊毛”、“抢背”、 “硬僵尸”和甩发功、髯口功,边唱边做,时仰时伏;起得高,翻得帅,摔得脆;气不喘,力不衰。他以深厚的功底,娴熟的技艺,把一个沉湎酒色、误杀功臣、神智恍惚,无限内疚的封建帝王,刻画得淋漓尽致。这出戏也充分显示了谭元寿文武兼备的才能。

  近两年来,谭元寿先后到长春、沈阳、哈尔滨、辽阳、鞍山、武汉、郑州、天津、石家庄、保定等地巡回演出,所到之处受到热烈欢迎。观众深为 “谭门80多年之后俊响不绝而高兴”。谭派老生,到谭元寿的儿子已是五代。他的儿子谭孝曾是中国京剧院三团老生演员。谭元寿正如当年前辈传授他一样,在为谭孝曾一招一式地说谭派剧目《定军山》。他还在剧团里带了张学治、徐尚斌、宋光明3位青年演员,从 《南阳关》开始教起。他的孙子谭正岩,已经3岁多。他准备从五岁起教孙子练功,让他也学文武老生,继承谭派。

  谭元寿说:“谭派是祖国的艺术财富,来之于人民,还之于人民,让它永远留传后代。我有信心和决心,在继承谭派的基础上,发展谭派,使它符合时代精神,符合今天观众的需要。”

  按照《英秀堂谭》谭门七代画传介绍谭元寿弟子有:有宋光明、张学治、李福新、祝宝光、奚中路、章晓申、吴海燕、马连生、康益春、王平、张克、徐尚宾、王宏恩、刘长顺、解宝成、王文贵、卢松、韩胜存、姚宗文、戴和连、王立军、李达成、崔英、徐雪涛。

版权声明:本文系 授权8794明星网独家发布,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及摘抄,违者必究!

猜你喜欢

我和淫荡的(老师姐姐)缠绵不休的激情性爱

过啦一段时间,她怀孕啦。他没有经历的事情终于发生啦。当他知道这件事的时候,有点蒙啦。难道一个个生命就是这么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吗?可能是对于事情的好奇吧!更多

程前与现任妻子朱瑞近况/程前个人资料与董

本文主要介绍:程前近况、程前现任妻子朱瑞、程前个人资料、程前与董卿为什么分手、程前的父亲、程前爱子娇妻曝光生活幸福、程前恋董卿丢饭碗更多

战狼2影评1500字 战狼2影评800字(4篇)

  《战狼2》影评一: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  战狼系列,是一个由虚无变实在的过程。战狼1给我的总体感觉简直就是糊编乱造的瞎扯,而到 更多

谢津死亡当场画面/谢津为什么自杀

  很早就知道这个唱功不凡的谢津,年纪轻轻就凭着一把直入云霄的苍劲高音晋身于内地一线女歌手之列,曾经做过齐秦等著名港台歌星的演唱会 更多

史可个人资料现任老公是谁/史可和前夫黄小

  史可个人资料现任老公是谁 史可和前夫黄小茂的儿子  史可出生在湖北枝江市的马家 店镇,她的家旁不远就是镇中心的大礼堂兼电影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