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介绍】冰心简介原名家庭生活怎么样

时间:2018-02-07 16:54:29 来源:8794网 编辑:小霸气

  冰心,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原籍福建长乐县,1900年10月5日(清光绪二十六年闰八月十二日)出生于福州。祖上务农,祖父以教书为业。父亲谢葆璋毕业于天津北洋水师学堂,与黎元洪是同班同学,曾参加甲午中日海战,1903年被派往山东烟台创办海军军官学校,任校长。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校中满汉学生矛盾掀起学潮,谢葆璋被当局疑为乱党,不得已避祸辞职,离开烟台。民国成立后,1913年任海军部军学司司长。

1908年,冰心(左)和大弟谢为涵(中)与父亲在烟台合影

1908年冰心(左)和大弟谢为涵(中)与父亲在烟台合影

  冰心1903年随父母到烟台,四岁随母亲识字,六岁入塾读书。在舅父引导下,七岁开始阅读《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等,博览群书,手不释卷。烟台的大海、山风、海涛和嘹亮的军号,终日环绕着冰心,陶冶了她的身心。有一天,她的父亲指着墙上的地图对她说:“大连是日本的,青岛是德国的,秦皇岛是英国的……只有烟台是我们自己的了。”[1]父亲的教诲,从小就培育了冰心的爱国主义思想,使她终身热爱自己的祖国。

  1912年冰心入福建福州女子师范学校预科学习。1913年随全家迁到北京。1914年秋季她进入贝满女中(当时称贝满中斋)。这是一所美国基督教教会办的学校,学生每天要听牧师讲道,每星期还要听一次圣经故事,冰心对传教士宣讲的耶稣“爱人如己,舍己济人”的精神虽然感到可敬,但对“三位一体”、“复活”等宣讲都不相信,始终也没有入教。

冰心(左前)就读于贝满中斋时,与同学陶玲(中)、吴搂梅(左后)等在校园合影

冰心(左前)就读于贝满中斋时,与同学陶玲(中)、吴搂梅(左后)等在校园合影

  1915年,日本向袁世凯政府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逼迫袁世凯接受。当时袁正密谋称帝,竟接受了“二十一条”以换取日本的支持。全国人民怒不可遏,掀起了大规模的讨袁抗日爱国运动。冰心和贝满女中的同学一起,走上街头,参加游行示威。她有一天游行回家,看见父亲书房的墙上贴着“五月七日之事”六个大字的横幅。她站在横幅下,含泪向父亲表示永远不忘5月7日这个国耻日。

冰心与父亲谢葆璋

冰心与父亲谢葆璋

  1918年夏,冰心在贝满女中毕业,升入协和女子大学理科预科。1920年协和女子大学和北京协和大学、通州潞和大学合并成燕京大学。她当时的志愿是学医。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冰心立即投身到运动中,在学生自治会任文书,并参加了北京女学界联合会宣传股。她除了进行街头演讲、散发传单外,还为女学界联合会的会刊写宣传文章,发动人们罢课罢市、抵制日货、反对侵略等,有的文章被选在北京《晨报》上发表。她最早在该报上发表的是《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这是她旁听了北京法庭审问被捕学生之后写的。文章揭露了北洋军阀政府迫害爱国学生的暴行,呼吁公众主持正义,营救被捕学生,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五四运动使只知埋头读书的冰心开始思考种种社会问题。她在1979年回顾说:“五四运动这个强烈的时代思潮,把我卷出了狭小的家庭和教会学校的门槛,使我由模糊而慢慢地看出了在我周围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里的种种问题。我只想把我看到听到的种种问题,用小说的形式写了出来。”[2]从1919年9月开始,她陆续在《晨报》上发表了四篇小说:《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雨秋风愁煞人》和《去国》,反映了当时的家庭、妇女、恋爱和青年职业等问题,在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具有相当大的启迪作用,也受到文坛重视,人们称这些小说为“问题小说”。冰心成为我国现代文学中最早的“问题小说”的作家之一。阿英在30年代曾评论冰心的这些小说:“在旧的理解完全被否定,新的认识又还未能确立的过渡期中,青年对于许多问题是彷徨无定的,是烦闷着的。冰心作品所表现的,正是这种情形,她抓住了读者的心。”[3]不久,冰心又发表了一些同情劳动人民,特别是青年的小说,如《还乡》、《三儿》、《一个兵丁》等。当时有的青年为生活所迫沦为盗贼,有的青年被军阀强拉去当兵。瞿秋白曾说,冰心的这些作品,“对于士兵,对于战争的态度,提出了新的问题”[4]。

  五四运动以后,不少青年感到空虚、苦闷,找不到出路。此时,冰心也正在努力研究探索人生,渴望以自己的作品唤起青年新的活力。1921年4月,她发表的小说《超人》,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文中主人公何彬是当时颓废悲观青年的典型。他认为“世界是虚空的,人生是无意识的……爱和怜悯都是恶”;认为“人活在世上没有什么意思”。但朦胧中,“慈爱的母亲,天上的繁星,院子里的花……”乃至邻居的孩子,又常常牵动着他的心,使他感动。冰心想通过主人公用母爱、自然、童心唤醒青年,幻想以“爱的哲学”使他们走上热爱人生、积极向上的道路。茅盾曾评论她的这一观点说,冰心“既已注视现实了,既已提出问题了,并且企图给个解答,然而由她生活所产生的她那不偏不激的中庸思想使她的解答等于不解答”[5]。

  1920年暑假,冰心读完预科,因为参加五四运动和不断撰写小说,耽搁了不少时间,有些理科的实验没有完成,加之喜爱文学,乃转入燕京大学国文系二年级学习。年底,经许地山等人推荐,加入文学研究会,从此步入中国文坛。冰心在中国古典文学方面有深厚的功底,在燕京大学又受到外国文学的熏陶,她的文学作品一经发表,立刻受到广泛的赞誉,使她很快成为当时文坛上跃起的一颗新星。

猜你喜欢

民国漫画家丰子恺简介怎么死的 丰子恺最出

  丰子恺,原名丰润,是我国著名的漫画家,1898年11月9日(清光绪二十四年九月二十六日)生。浙江省崇德县石门湾(今桐乡县石门镇)人。他的 更多

2018-02-07 16:54:29

【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陈三立简介怎么死的

  陈三立,字伯严,一字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1853年(清咸丰三年)生。1882年在参加乡试时被陈宝琛从落第卷中选拔中举。1886年中进士 更多

2018-02-07 16:54:29

【中国诗人徐志摩生平资料简介怎么死的】浪

徐志摩与其妻陆小曼  徐志摩,这位才华横溢的浪漫主义诗人,以他的诗和散文的突出成就而令人瞩目,有人称之为中国的拜伦。朱自清说他是跳 更多

2018-02-07 16:54:29

【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为什么自杀】爱的小

马雅可夫斯基  1930年4月14日,苏联著名诗人弗拉基米尔·马雅可夫斯基自杀身亡,这一消息使世人震惊。  马雅可夫斯基于1893年7月19日出 更多

2018-02-07 16:54:29

作家胡愈之简介生平经历 胡愈之写过什么书

  胡愈之,原名学愚,浙江上虞人,1896年9月9日(清光绪二十二年八月初三)出生于一个世代书香之家。其父为清末秀才,赞翊维新,热心创办新 更多

2018-02-07 16:54:29

波茨坦会议为什么那么重要 波茨坦会议的影

  波茨坦会议是苏、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召开的三次重要会议之一。它及时地调整了三大同盟国之间在战胜德国后日益尖锐 更多

2018-02-07 16:54:29

【第一届冬季奥运会是哪一年举办地在哪】第

第一届冬奥会开幕典礼  第一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1924年1月25日—2月4日在法国夏蒙尼举行。  本届运动会原名第八届奥林匹克国际体育 更多

2018-02-07 16:54:29

1983年中国发生了什么 1983年中国不可不知

  《经济日报》创刊  1月1日,以经济报道为主的全国性综合性报纸——《经济日报》在北京创刊。日出对开一张。除在北京印刷外,在武汉、 更多

2018-02-07 16:54:29

1976年中国发生了什么 1976年中国发生了哪

  周恩来逝世  1月8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总理、政协全国委员会主席周恩来,因患膀胱癌,医治无效,于9时57分在北京逝世,终年78 更多

2018-02-07 16:54:29

欧洲共同体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政治经济基础

  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政治、经济基础  西欧地域不大,国家众多,历史上一直相互征战不休。早在14世纪初就出现欧洲统一的思想。1305年诺曼 更多

2018-02-07 16:54:29
编辑推荐
图文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