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的中国历史大事 1917年不可不知的36件大事[第2页]

时间:2016-08-27 18:53:06 来源:8794网 编辑:小霸气

  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

  1917年5月,最早从事职业教育的教育团体——中华职业教育社在上海成立。主要负责人为黄炎培。该社主旨在于推广职业教育;改良职业教育;改良普通教育,为适于职业之准备。在上海曾开办中华职业学校、中华工商专科学校、比乐中学、中华职业补习学校、职业指导所等。还创办重庆白沙沱中华职业学校、灌县都江实用职业学校、昆明中华业余中学、中华小学等。建国后,1951年创设业余函授师范学校。1962年创立中华函授学校。1983年中华职业教育社北京总社恢复。昆明中华业余学校、上海中华职业补习学校和中华函授学校等也陆续恢复。

  金城银行成立

  1917年5月,金城银行在天津成立。总经理为周作民。为南北七行之一。早期业务重点在华北,日本势力进入华北后,于1936年总行迁往上海。抗战前,该行规模和存款总额在私营银行中长期居第二位。

  国会第二次被解散

  1917年6月12日,国会第二次被解散。3月10日,国会两院通过对德绝交案;5月10日,段祺瑞欲强迫国会通过对德宣战案,遭到反对。段遂组织军团,要求解散国会。国会则针锋相对,要求免去段祺瑞国务总理职务。5月23日,黎元洪在国会支持下免去段职。部分地方督军则宣告独立,并准备进兵北京。在此军事压力下,议长汤化龙辞职,国会停会。黎元洪则请张勋进京调停。6月8日,张勋提出包括解散国会在内的7项条件。6月12日,黎元洪发布解散国会令,国会第二次被解散。此后,部分议员南下广州,组成国会非常会议。

  黎元洪申令遵行约法

  1917年6月29日,黎元洪以大总统的名义,决定恢复旧约法,废止新约法。袁世凯死后,黎元洪即以副总统的身份任大总统,这一点南北军阀都无异议,但在出任的法理根据上却发生了新旧约法的争执。以西南军阀集团组成的军务院认为,黎的出任系根据1913年10月总统选举法(旧约法)的规定,应该是“继任”;而以北洋军阀集团组成的北京政府则根据1914年12月总统选举法(袁氏新约法)的规定,应该是“代行”。北方之所以这样做,是怕因此会恢复旧约法后,诸事受国会的制裁,从而妨碍他们大权独揽,为所欲为。这样便展开了南北之间的新旧约法的争执。孙中山此时也多次致电致函黎元洪、段祺瑞,敦促他们“恢复约法”和“尊重国会”;在上海自行集会的国会议员200多人也发表通电,不承认袁氏的新约法,召集旧国会,依法补选总统及组织正式国务院等主张。6月29日,北京政府国务院开会,黎元洪以大总统的名义,决定恢复旧约法,废止新约法,并决定于8月1日前召集国会。段起初态度迟疑,但不久还是同意这一命令。从而为消除南北对抗,实现和解,扫清了最大障碍。

  段祺瑞出任国务总理

  1917年6月29日,北京政府任命段祺瑞为国务总理。辛亥革命后,国务院设国务总理、行政各部和各部总长,国务院各直辖机关构成内阁。国务总理和各部总长均称国务员,总理为行政首长,通过国务会议处理重要国务,对国会(参议院)负责。1914年袁世凯取消责任内阁制(国务院),代之以集权独裁的总统制。内阁被解散,于总统府设政事堂,置国务卿一人,听命于总统。各部组织犹存,但性质地位则发生变化,总长由国务员降为总统属员。1916年3月,袁世凯任命段祺瑞为国务卿兼陆军总长。袁世凯死后,恢复责任内阁。1917年6月29日,北京政府国务院开会,除决定恢复旧约法,废止新约法外,大总统黎元洪又颁布命令,任段为国务总理。新旧约法之争暂获解决。

  孙中山发表《讨逆宣言》

  1917年7月,孙中山发表讨伐张勋的宣言。7月1日,张勋拥清废帝溥仪复辟。消息传出,全国哗然。孙中山在上海得知这一丑剧后,极为愤慨,当即召集章太炎、唐绍仪、程璧光等在寓所会商,随即发表《讨逆宣言》。宣言号召全国人民起来讨伐逆贼张勋,指出“此次讨逆之战,匪特为民国争生存,且为全民族反抗武力之奋斗。”并令各省革命党人“出师讨逆”,还派员北上策动。

  张勋复辟

  1917年7月1日,张勋拥溥仪在紫禁城“登极”,演了一场复辟丑剧。本年春,北京政府总理段祺瑞和总统黎元洪为了争权夺利酿成“府院之争”。6月,黎召张勋赴京调停。6月7日,张勋以13省“盟主”身份,依靠帝国主义的支持,带领3000名“辫子军”自徐州北上。到达天津时,通电威胁黎元洪解散国会。14日进入北京后,又逼黎元洪去职。这时,复辟势力纷纷麇集北京,康有为也剃去胡须,带着为复辟起草的十几道“诏书”,从上海秘密赶到京城。“武圣”张勋和“文圣”康有为,经过一番紧张策划,于7月1日,拥12岁的废帝溥仪在紫禁城“登极”,演了民国以来第二场复辟丑剧。复辟的头一天,连下了9道由张勋、康有为等早已拟定的“上谕”。在“即位诏”里,定国名为“大清帝国”,改民国六年为宣统九年,申明凡与东西各国正式签定条约及已付债款合同,一律继续有效。张勋被授以首席内阁议政大臣兼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徐世昌、康有为分授为弼德院正副院长;各省督军一律改为巡抚;其余官制均按宣统初年办理。

  段祺瑞宣布讨伐张勋

  1917年7月3日,段祺瑞组织“讨逆军”,自任总司令,在天津附近的马厂誓师,宣布讨伐张勋。5月23日,总统黎元洪免去段祺瑞国务总理职。段怀恨在心,为了东山再起,想借张勋等军阀之力驱逐黎元洪和解散国会,曾暗中允许张勋复辟。7月1日张勋率军入京,拥清废帝溥仪复辟,引起全国人民的愤慨,段祺瑞利用这个时机,组织“讨逆军”,进军北京,驱走张勋,自己复任国务总理。

  “讨逆军”收复北京

  1917年7月12日,为讨伐张勋而组织起来的“讨逆军”收复北京。张勋复辟的倒行逆施,激起人民群众的无比愤怒。各地报纸,也都口诛笔伐,痛斥复辟行为。就连处于张勋白色恐怖下的北京,人民也纷纷拒挂龙旗,有的且把它撕碎扔在大道上任人践踏。孙中山发表宣言,号召讨伐张勋。段祺瑞接过反对复辟的旗号,组织“讨逆军”,自任总司令,于7月5日誓师马厂,带兵5万余人,进军北京。“研究系”领袖梁启超,此时聚拢在段的左右,成为主要策士,作了“讨逆军”总司令部的首席幕僚、参赞,并通过日本朋友借到100万日元。7月12日上午10时,“讨逆军”攻入北京,辫子兵缴械,每人得到60-80元奖赏,张勋逃入东交民巷荷兰使馆,康有为避往美国使馆,溥仪再次宣布退位,复辟丑剧仅12天,就完全失败了。

  黎元洪申令惩办帝制祸首

  1917年7月14日,大总统黎元洪发表惩办帝制祸首命令,将杨度、孙毓筠、顾鳌(前法制局局长)、梁士诒、夏寿田(内史,一切帝制文电多出自其手)、朱启钤、周自齐、薛大可(《亚细亚报》经理)8人列为帝制祸首,交法庭详确讯鞫,严行惩办,其余一概宽免。关于惩办帝制祸首,西南军阀集团原提出一个名单,除筹安会 “六君子”杨度、孙毓筠、严复、刘师培、李燮和胡瑛外,加上梁士诒、朱启钤、段芝贵、周自齐、张镇芳、雷震春、袁乃宽,共13人(人称“十三太保”)。段祺瑞起初不同意惩办,主张将帝制派与被缉拿的国民党人一起予以特赦。黎元洪认为不能将两者混同起来,因而黎、段在这个问题上一度发生意见分岐。后经过多次磋商研究,黎才于7月14日发表惩办帝制祸首命令。惩办祸首令是十分宽大而不彻底的,而且在命令发表前祸首们早已逃之夭夭,命令发表后又未采取有力措施将他们拿交法庭惩办。

猜你喜欢

中国国民党第四任主席胡汉民简介怎么死的

  胡汉民,原名衍鸿,字展堂。原籍江西庐陵延福乡青山村,1879年12月9日(清光绪五年十月二十六日)出生于广东番禺(今广州)。父胡文照,做 更多

2016-08-27 18:53:06

中国化工之父范旭东简介生平经历 范旭东的

  范旭东名锐,字旭东,以字行,1883年(清光绪九年)生,湖南湘阴县人。其父范琛,以教书为业。范旭东六岁入塾,是年丧父,靠母亲做针线活 更多

2016-08-27 18:53:06

中国地质事业奠基人丁文江院士简介 丁文江

  丁文江,字在君,江苏泰兴人。1887年4月13日(清光绪十三年三月二十日)出生在一个富绅的家庭里。五岁入塾读书。十五岁时,得到泰兴知县 更多

2016-08-27 18:53:06

【戴季陶简历简介中国国民党元老之一】戴季

  戴季陶,名良弼,字选堂,又名传贤,字季陶,号天仇。1891年1月6日(清光绪十六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生于四川广汉。原籍浙江湖州,其先人入 更多

2016-08-27 18:53:06

【中国致公党早期领导人之一的陈其尤简介】

  陈其尤,别号定思,又名丽江。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生于广东海丰县东笏社。1903年,入海丰县高等小学堂甲班就读,四年后毕业。1908年, 更多

2016-08-27 18:53:06

波茨坦会议为什么那么重要 波茨坦会议的影

  波茨坦会议是苏、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召开的三次重要会议之一。它及时地调整了三大同盟国之间在战胜德国后日益尖锐 更多

2016-08-27 18:53:06

【第一届冬季奥运会是哪一年举办地在哪】第

第一届冬奥会开幕典礼  第一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1924年1月25日—2月4日在法国夏蒙尼举行。  本届运动会原名第八届奥林匹克国际体育 更多

2016-08-27 18:53:06

1983年中国发生了什么 1983年中国不可不知

  《经济日报》创刊  1月1日,以经济报道为主的全国性综合性报纸——《经济日报》在北京创刊。日出对开一张。除在北京印刷外,在武汉、 更多

2016-08-27 18:53:06

1976年中国发生了什么 1976年中国发生了哪

  周恩来逝世  1月8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总理、政协全国委员会主席周恩来,因患膀胱癌,医治无效,于9时57分在北京逝世,终年78 更多

2016-08-27 18:53:06

欧洲共同体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政治经济基础

  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政治、经济基础  西欧地域不大,国家众多,历史上一直相互征战不休。早在14世纪初就出现欧洲统一的思想。1305年诺曼 更多

2016-08-27 18:53:06
编辑推荐
图文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