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楚图南简介资料生平经历 楚图南怎么死的夫人叫什么[第2页]

时间:2017-10-29 16:15:20 来源:8794网 编辑:小霸气

  昆明地区抗日救国运动的重要领导人

  1938年春,楚图南回到昆明,出任云南大学教授,云南大学文史系主任。 1938年5月1日,在全省青年积极拥护和参与下,成立了以原“文艺工作者抗敌座谈会”成员为基本力量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云南分会”,楚图南被推选为会长。在他领导下,创办会刊《文化岗位》,积极宣传抗日主张。从1938年至1942年他撰写了几十万字的文章。他在《大国民报》上撰文指出,今天的抗日战争是一场全面战争,不仅要有物质的支持,也要有超物质的精神的支持,飞机大炮摧毁不了真理、正义以及对自由至诚的拥护和勇敢。因此应当动员全民族的力量,调动起政治、社会、文化、教育、科技各界的爱国力量,投入这场旷日持久的反侵略战争[1]。他投文湖南衡阳《大刚道》指出:当今抗战一要集中全国的物力和人力,二要动员全国的智慧和勇敢共承忧患颠危,三要彻底实现抗战救国纲领[2]。

  1938年5月1日,他在“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云南分会”成立大会上发表演说指出:五四运动倡导的大众化、通俗化的革命文学之原则,在中华民族空前伟大悲壮的抗日战争时期应继续发扬。文艺工作者肩负着动员民众、教育民众的任务。要把艺术活动作为一种严肃且非常猛烈的斗争,把目光转向现实,从中寻找多姿多彩的题材,进而把握了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创作主题,去迎接为大众而创作的新时代[3]。他认为,抗战文学要把火热的现实生活作为创作的中心源,弘扬抗敌的民族精神,要体现鲜明的民族形式,这种民族形式应是进步的,而非某种过去形式的翻版,应是通俗的、大众的,应是容纳中外一切优良传统的。[4]

  1940年后,日军飞机几次轰炸昆明,造成人员伤亡和房屋建筑的破坏。在这年9月的一次空袭中,一颗炸弹落在楚图南家附近,因躲避及时,全家幸免于难。为避战火,楚图南举家迁居到距昆明市区三十多公里的碧鸡关。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他经常徒步走几十里山路到昆明坚持开展教学和抗战宣传工作。一有时间,他便走街串巷,体察民情,感受着战争和贫穷给中国人民带来沉重灾难。

  1941年“皖南事变”后,楚图南结识了自重庆到昆明的李公朴,他们团结了一批进步的知识分子,在工商界、地方士绅、宗教界乃至国民党军政人员中结交了一大批朋友,并向他们宣传团结抗日救国的主张。 1942年3月,楚图南参加了由民主同盟派往昆明活动的周新民、李文宜等人组织的社会学术团体,时谓“九老会”。“九老会”不定期、不拘形式地开展各种活动,经常是利用茶会、聚餐等形式,了解共产党抗日民族团结统一战线政策,交换对形势和时局的看法,商讨在云南开展抗日民主运动的有关问题。不久,楚图南又参加李公朴创办的“北门出版社”编委会,为出版进步书刊,扩大民主影响积极奔走。

  1943年初,中共南方局派华岗(化名林少侯)来到云南。楚图南即向云南大学推荐聘用华岗。几经周折,终于聘用华岗担任该校社会教授。楚图南还介绍一位进步青年作为助教配合华岗的工作。

  1943年4月,根据上级党组织的建议和工作需要,经周新民、李文宜介绍,楚图南加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并在中共南方局党组织的直接领导下,负责民盟昆明支部工作,并出任支部委员。

  为加强对民盟成员的工作,楚图南与周新民等发起组织了“西南文化研究会”,主要成员有罗隆基、潘光旦、闻一多、费孝通、冯素陶、李文宜、吴晗、周新民等各方面的有代表性的专家学者。他们每两周聚集一次,由参加研究会的人轮流担任主讲。对有关民族存亡、国家前途的重大问题,广泛交换意见,经过协商、座谈、讨论甚至争辩,提高了爱国民主觉悟。为更加深入地引导民众投身民主运动,迎接抗战胜利的到来,特别是1944年民盟昆明支部改组为云南省支部后,楚图南等云南省支部负责人,利用报告会、演讲会、招待会、纪念会等形式,动员广大群众和青年学生关心时局发展,揭露黑暗反动势力,把云南省民主运动推向了新的高潮。当时,郭沫若、沈雁冰、陶行知、黄齐生等人先后到过昆明,楚图南为他们举行欢迎会,请他们在学生和群众中演讲。这段时间,楚图南还借寄居农村的机会,深入了解当地经济情况。1944年5月至8月。他断断续续对距昆明市仅半公里之遥的棕树营进行考察。当他置身于晨光将无垠的红土地融合成谐美、和平、宁静的自然暖流时,那远离文明的村落、衣衫褴褛的居民、破烂残缺的民房,在他心里引起了深深的震憾,也使他对中国社会存在着的日愈加深的剥削与被剥削关系有了进一步的感性认识。他感慨地说:“农人们,几千年来都毫无嗔怨地走着这样的路,但在现在,似乎该有着可走的,并不是烂泥的、狭窄的新路了罢。”[1]

  1944年底,中共云南地下党组织在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中法大学以及部分中学的青年学生中,建立了党的外围组织——民主青年同盟。楚图南积极配合党组织和民主青年同盟,在各大中学开展学生民主运动。

  楚图南根据地下党组织的指示,在云南地方高层军政人士中积极开展统战工作。他曾多次与当时云南省主席龙云非常器重的军长张冲交换对国内外时局发展的看法。后在他劝导下,张冲举家奔赴延安,参加了革命队伍,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利用龙云与蒋介石的矛盾,按照党的指示精神,争取了龙云对民主运动的支持,还亲自主持了龙云之子龙绳祖加入民主同盟的宣誓仪式。

  1944年7月7日,楚图南应邀出席了在云南大学“至公堂”举行的“七七时事座谈会”,会上,他和闻一多、潘光旦、吴晗等教授提出国难当头,文人应论政的主张,批评国民党腐败无能,致使国家民族陷入危亡的一系列错误政策。他们的演讲不断赢得数千名青年学生的热烈掌声。10月,楚图南接受党组织的指示,以民盟云南省支部领导人的身份,在昆明主持召开了数千人的群众集会。1945年3月,在楚图南、闻一多、李公朴、吴晗等人的推动下,昆明文化界三百余人联名发表《挽救当前危机的主张》,要求国民党政府“邀集各党派产生联合政府,保障各种自由并彻底改组统帅部”[2]。

  楚图南对昆明地区文化界的抗日救亡斗争倾注了极大热情,他多次参加西南联大“新诗社”举办的活动及其它抗日文化活动。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宣告结束。同年9月,楚图南即在《民主周刊》上发表文章,提醒广大善良的人们要记取清朝以及近代军阀的军队其力不足以御外侮,而屠割其民则有余之教训。指出,保持抗战胜利果实,最重要的一点是加强军队的民族性和人民性,军队要服从、服务于人民以及民族的最高利益,绝不能成为保护个人或少数特殊集团利益的工具。

  1945年10月,楚图南在中国民主同盟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同年12月,当选为民盟云南省支部主任委员。

  1945年11月25日,昆明市各大中学校六千多名师生及社会人士在西南联合大学举行反对国民党破坏《双十协定》并发动内战的时事晚会,受到国民党特务的破坏。在后来昆明各界三万余人举行的“一二·一”死难烈土出殡大游行和公葬殡仪活动中,楚图南、闻一多等人勇敢地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列。

  1946年6月,楚图南不顾个人安危,与闻一多、李公朴、潘光旦等人一道,主持召开了连续三天的民盟云南省支部招待会,向新闻界、文教界、工商界人士介绍民盟抗战期间支持团结抗日、抗战结束后支持建立代表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民主联合政府的政治主张。他在招待会开幕致辞中指出:民盟的政治主张和政治态度就是民主团结、和平建国。必须停止不敢杀敌人、却慷慨地屠杀自己同胞的行径。谁不来制止这种局面,谁就是中华民族的罪人,历史的永久罪人。全国人民要团结起来,拯民众于水火之中,建立一个真正民主的、进步的新中国[1]。闻一多、潘光旦也在招待会上讲了话,揭露国民党当局假和平、真独裁的反动面目。

  1946年7月11日,国民党特务在昆明杀害了李公朴。翌日,楚图南即公开愤然疾呼:“我们的悼念不是哭泣,而是怀着一切的悲痛,背负着民族和时代的更大的灾难,更坚定、更英勇地走上前去,与民族的敌人斗争,与民主的敌人斗争。”[2]7月15日,楚图南、闻一多等人就李公朴遇刺身亡事,举行记者招待会,强烈要求追查此事,惩治凶手,保护民主人士的生命安全。会后,国民党特务又用同样的手段,暗杀了返家途中的闻一多。同列暗杀黑名单的楚图南,会后因临时改变返家路线而幸免于难。1946年8月上旬,在党组织的安排和协助下,楚图南告别了妻子及尚幼的子女,与张奚若、吴晗等人离开昆明前往上海。

  来到上海,楚图南即同中共驻沪办事处的中共代表董必武、华岗等人取得了联系。后由民盟负责人沈钧儒介绍,任上海法学院的教授。当时宋庆龄主持的中国福利基金会通过关系筹集到一笔资金,专门用于资助从后方来到上海生活处境困难的进步人士。于是许广平找到楚图南,以再版他在1943年发表过的译著《草叶集选》为由,资助楚图南一笔钱用以安家。

  安顿下来后,楚图南立刻参加民盟总部在上海的领导工作。1946年10月 4日,民盟在上海召开了追悼李公朴、闻一多大会。到会者上千人,其中有中共代表邓颖超、李维汉,民盟和上海各界进步知名人士,也有一些主张和平、不赞成内战的国民党人士。上海市长吴国桢,还有潘公展等人也到会。会上,楚图南介绍了闻一多的生平,痛斥国民党反动当局镇压民主运动残杀进步人士的暴行。1946年11月,楚图南出席了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会议。会议强烈反对国民党召开的“国民代表大会”。1947年1月,楚图南出席了民盟一届二中全会。会上,他和民盟其他领导人一道,坚决抵制国民党撕毁政协决议,破坏国共和谈,一手操纵“国民代表大会”的行径,不承认“国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宪法”,不参加改组后的“政府”,提出重新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1947年11月,中国民主同盟在反动政府的压力下,被迫宣布“解散”。随后,楚图南离开环境险恶的上海,前往香港。1947年底,楚图南遵照党组织的意见和安排返回了上海。

  西南地区文教战线上的主要领导人

  1948年秋,在中共党组织的精心组织和安排下,楚图南自上海取道水路到天津,然后从陆路穿过当时国、共双方军事封锁线的静海县,进入了解放区唐官屯。随后再经衡水到达石家庄,于11月到达河北平山县李家庄。此间先后到达平山县的还翦伯赞、田汉、胡愈之、费孝通、张东荪、雷洁琼、沈兹九、王蕴如、宦乡等人。

  在李家庄期间,楚图南还应邀到西柏坡受到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的接见。会见中,楚图南向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等汇报了云南以及大西南地区的政治局势,交换了争取地方势力参加反蒋爱国统一战线的看法。在非常简朴的办公和居住地,毛泽东还与楚图南谈到文化和知识分子工作问题。毛说,北平解放后,如果胡适之先生不去台湾,中共对他会有安排的。此间,周恩来还经常利用晚饭后的时间从西柏坡策马来到李家庄,与楚图南等人交谈,介绍党的有关政策和时局发展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至此,楚图南向党组织正式申请恢复组织关系。经中央组织部研究,指定齐燕铭作为介绍人,暂作重新入党,党龄容后决定。根据中央意见,楚图南暂不公开党籍,仍作为民主同盟代表参加新政协前期协商筹备工作。

  为推动新政协前期筹备工作的顺利开展,楚图南针对民主同盟内部出现的一些错误观点和立场做了大量工作。当时有个别人坚持走“第三条道路”的立场,甚至提出将民主同盟改造为资产阶级政党与新政权分庭抗礼的“纲领”。对此,胡愈之、楚图南等人在解放区的民盟成员发表联名通电,郑重声明,坚决遵循民盟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路线,接受共产党的领导,任何违背这一政治路线的做法和主张都是非法的[1]。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楚图南参加北平军事管制委员会的工作。他与从东北解放区赶到北平的李济深、沈钧儒、章伯钧、李文宜等民主党派领导人会合后,立即投入了对北平各大学及文物单位的接管工作,并受聘担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1949年6月,张澜、沈钧儒、章伯钧、张东荪、周新民、罗隆基和楚图南等人,作为民主同盟代表参加新政协筹备工作。6月15日,新政协筹备会议成立,楚图南参加第五小组起草大会宣言。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楚图南作为民盟正式代表出席大会。会上,他当选为第一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1949年10月 1日,楚图南登上天安门,参加了隆重的开国大典。不久,组织上又委托他负责筹组西南文教工作班子。

  1950年3月,楚图南被任命为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土改委员会委员、文教部部长,不久又加任西南军政委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同时他还承担整理西南诸省民主同盟的盟务工作。

  在西南工作期间,针对西南地区重缺乏干部的现状,楚图南在中共西南局和军政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到任伊始即投入了组建西南人民革命大学的工作。1950年4月,西南革大在重庆成立,刘伯承任校长。

  楚图南到任不久获悉,在江津县有一所抗战时期创办的专门研究佛学的机构——支那内学院,当时学院经费拮据,难以为继。为此,楚图南派有关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并以朋友、故交的名义送去一笔经费,以维持该学院的学术研究工作。后来,在楚图南领导的军政委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支持下,支那内学院迁回南京。当时,有些学者教授不了解党的政策,以至对人民政府接管学校的作法心存疑虑而离开学校。他一面把了解到的情况报告给中共西南局第一书记邓小平,一面发文通报全区各文教部门立即着手,把流落街头,离开讲台的学者教授请回学校。他还派人在重庆、成都等地调查高等院校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情况。1951年,西南地区教育界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开展了教师思想改造工作,期间,楚图南多次到重庆几所大学了解情况,并及时向上级反映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他在向西南局工作汇报中指出,教师思想改造工作要认真执行政策,要把政治问题和思想问题区分开,不能把土改中斗恶霸的方法搬到学校。爱护知识分子、增强广大知识分子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感情应是我们工作的基本出发点。

  1950年,楚图南在西南军政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代表文教部向会议提交了《西南文化教育工作的报告》。军政委员会充分肯定了楚图南领导下的文教部工作。9月,楚图南主持召开了西南区高等教育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楚图南传达了全国高等教育会议精神,并根据中央精神,组织有关人员讨论研究了西南行政区高校改革调整问题。按照工作部署,1952年,西南大区各高校开始院系调整。

  1949年11月召开的中国民主同盟一届四中全会,作出了整理全国盟务、更好地接受共产党领导的工作方针。受民盟总部委派,楚图南在西南工作期间,还以中国民主同盟西南特派员的身份负责四川、云南、贵州、西康(后并入四川省)四省的整理盟务的领导工作。他在邓小平、刘伯承等西南局领导人以及西南局统战部的支持帮助下,组建了西南盟务特派员办事处,还抽调一批干部具体负责有关工作。他在对全区盟务工作进行全面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向民盟总部提交了一份书面调查报告,报告根据西南地区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一致接受,统一整理;政治严肃,组织宽大;重点发展,稳步前进”的指导思想和“照顾力求周到,整顿与学习相结合”的工作方针。他建议并经中共西南局批准,从 1950年下半年开始,在西南人民革命大学举办了两期民主党派干部培训班,并多次给培训班的学员讲课。楚图南以高度审慎负责的态度对民盟成员的清理工作作出三项规定:没有问题的批准盟籍;未查清问题的保留盟籍,继续审查;确有问题的,取消盟籍。

  在以上工作基础上,成立了中国民主同盟西南总支部临时工作委员会,楚图南出任主任委员。1950年9月,楚图南在他主持召开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明确提出,民盟组织要把党在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作为中心任务,所有盟员要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活动。经过三年的整理,西南地区的盟务工作取得很大进展。到1952年底,西南地区各级民盟组织扩大了一倍。民盟西南总支部下属7个支部、18个市(县)分支部、三个区分部和22个直属小组。

  1953年,楚图南来到北京,受命担任中央人民政府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猜你喜欢

北宋宰相蔡京简介怎么死的 蔡京结局千秋骂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七月二十一日,一个年逾八旬的人客死在潭州(今长沙)城南的寺院里,殡殓之时,连棺木都没有,只以布条裹尸,草葬于 更多

2017-10-29 16:15:20

鲁迅简介资料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鲁迅的家庭

  从小康坠入困顿  1881年9月25日(清光绪七年八月三日),鲁迅诞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东昌坊口周家。初名樟寿,字豫山,后改名树人, 更多

2017-10-29 16:15:20

作家周立波简介资料生平经历 周立波一生的

  一  周立波,原名周绍仪,字凤翔,又名周奉梧,笔名有张尚斌、雅歌、张一柯等。1908年8月9日(即光绪三十四年七月十三日),诞生在湖南 更多

2017-10-29 16:15:20

邓稼先简介资料生平经历事迹 邓稼先的子女

  邓稼先,杰出的物理学家、核科学家,在核物理、中子物理、爆轰物理、等离子体物理、流体力学、统计物理和理论物理等多方面广有建树,是 更多

2017-10-29 16:15:20

李克农简历生平经历故事 李克农的子女后代

  李克农,民主革命时期长期主持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情报工作,是中共和人民军队情报、保卫工作的卓越组织者和领导人,是中国共产党在隐蔽 更多

2017-10-29 16:15:20

黄炎培简介生平经历 黄炎培的后代子女

  兴亡梦觉惊风采  黄炎培,号任之,1878年10月1日 (夏历九月初六)出生于上海沙县城一个平民家庭。父亲黄叔才初在家设塾授徒,后外出 更多

2017-10-29 16:15:20

罗炳辉将军简历生平经历 罗炳辉的后代子女

  (一)  罗炳辉,原名罗德富,自字宿星,1897年12月22日(清光绪二十三年冬月二十九日) 诞生在云南省今彝良县大河乡阿都村偏坡寨一汉族 更多

2017-10-29 16:15:20

吕正操简历生平经历 吕正操的子女后代

  吕正操,早年加入东北军,开始接受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在关系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他毅然参加中国共产党,率部改编为人民自卫军,开创 更多

2017-10-29 16:15:20
编辑推荐
图文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