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豪杰奸猾蜂起,逐鹿中原。濠州(今安徽凤阳)农家子朱元璋从郭子兴的亲兵九夫长到左副元帅到江南行省平章,日渐崛起,最后终于逐灭群雄,成为天下共主。朱元璋能够成就帝业,徐达立下汗马功劳。
一
徐达,字天德,也是濠州人,生于至顺三年(1332),小朱元璋4岁。徐家世代务农,土里刨食,然徐达少有鸿鹄之志,志在四方。他性情刚毅,不甘屈居人下。长得面貌清癯,颧骨稍高,身材魁伟。他自幼习武,练得一身好功夫,任侠好勇,名闻乡里。徐达生逢元季,政治腐败,统治阶级内部奢侈腐化,争权夺利的斗争时有发生; 国家财政濒于破产,元政府便加紧了对人民的搜刮,扩大税额,滥发纸币,甚至卖官鬻爵; 官场贪污成风,官僚贵族仗势欺凌百姓,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空前尖锐。元顺帝至正四年(1344),江苏一带大旱,并发生蝗灾,至正六年到至正十一年(1346—1351)间,黄河连续六年泛滥成灾,从而引起了大范围的饥疫,灾区人民死亡过半。天灾人祸把广大劳动人民推向死亡的边缘。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元至正八年(1348),贩私盐的黄岩(今属浙江)人方国珍起于海上,组织武装,破坏元政府东南沿海的航运,树起了第一面反元旗帜。元至正十一年(1351),白莲教首领、栾城(今属河北)人韩山童和白莲教徒、颍州(今安徽阜阳)人刘福通在颍上(今属安徽)白鹿庄举义,红巾军大起义爆发。接着,罗田 (今属湖北)人徐寿辉、袁州(今江西宜春)人彭莹玉起于蕲(今湖北蕲春南)、黄(今湖北黄岗); 泰州白驹场(今江苏东台)人张士诚起高邮(今江苏高邮); 定远(今属安徽)人郭子兴也袭取濠州起义。
郭子兴举义,濠州人汤和率壮士10余人参加。应汤和之邀,朱元璋也投身郭子兴部。至正十三年(1353),朱元璋奉郭子兴命回乡募兵,徐达欣然应召。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郭子兴与一同举事的孙德崖等人不合。占据徐州(今属江苏)的赵均用、彭大兵败,投奔濠州而来。他二人起事早,郭子兴推居己上。不久,赵、彭称王,郭子兴受制于下,并险遭杀害。朱元璋见在濠州难成大事,遂于至正十四年(1354)秋率徐达、汤和等24将离开濠州,南进定远,攻下滁州(今安徽滁县)。徐达冲锋陷阵,威勇初露。
第二年(1355)春二月,滁州粮草不继,徐达乃从朱元璋攻取和州(今安徽和县)。在和州的几个月里,朱元璋看到和州是个小城,很难有大发展,加之紧靠长江,一遭到攻击无回旋余地。于是在同年六月,率徐达等人渡江,拔采石(今安徽当涂西北),下太平(今安徽当涂),并进一步图谋集庆(今江苏南京)。在攻打采石矶和太平府的战斗中,徐达与常遇春二人冲锋陷阵,勇冠三军,擒元将陈埜先,收服蕲人康茂才义军。八月,徐达等分道攻溧水(今江苏溧水)、溧阳(今江苏溧阳)、句容(今江苏句容)、芜湖(今安徽芜湖),皆克之。次年二月,从朱元璋下集庆,改集庆路为应天府,徐达以大将军身份东取镇江(今江苏镇江)、金坊(今江苏金坊)、丹阳(今江苏丹阳)。镇江克后,徐达将兵自仁和门入,号令严肃,秋毫无犯。朱元璋改镇江路为江淮府(不久又改称镇江府),命徐达、汤和为统军元帅镇守。七月,朱元璋称吴国公,置江南行枢密院,以徐达、汤和同签枢密院事。
二
朱元璋占据应天后,北有元军; 东面在今江苏、浙江一带有张士诚; 西面,今湖北、江西方面有陈友谅、徐寿辉等; 在南面,今福建岭南一带有方国珍、陈友定等人。他们虽然同树反元旗帜,但各有矛盾。朱元璋处于四面包围之中。其中,陈友谅、张士诚二人势力最强。朱元璋审时度势,决定先灭陈友谅,再除张士诚。
至正二十一年(1361), 朱元璋命徐达为先锋, 讨伐陈友谅。
在此之前,徐达率所部与陈友谅发生过几次大的战斗。陈友谅,本是沔阳(今湖北沔阳西南)的一个渔家子。徐寿辉起事,陈友谅投归其部下。至正十七年(1357)九月,与徐寿辉共同起兵的倪文俊谋杀徐寿辉未遂,陈友谅杀之,从而掌握徐寿辉的兵权,夺其军,力量迅速壮大。至正十八年(1358)夏四月,陈友谅部将赵普胜攻陷了原由朱元璋部所据守的池州(今安徽贵池),双方冲突开始。赵普胜攻取池州后,遣将守之,而自在枞阳建立水寨以固防。至正十九年(1359),徐达会同院判俞通海的水师一起进攻池州,大破其栅江营,正在攻打太平的赵普胜由陆路逃走。徐达克池州,擒其守将洪钧等人,并缴获其全部战船。徐达因功拜奉国上将军,同签枢密院事。接着,徐达麾兵乘胜攻安庆。八月,进攻安庆受挫,转而进攻江北之地。下无为州,夜袭浮山寨,破赵普胜部将于青山,并乘胜追击,一鼓而克潜山。之后,徐达还镇池州,对安庆形成了水路夹攻的形势。赵普胜乃陈友谅军中大将,智勇双全,据守安庆,诸将攻之不克。遂用离间之计,使陈友谅杀赵普胜而并其军。普胜死,枞阳水寨无人能守,徐达遂拔之。陈友谅考虑到安庆的形势,便坐镇安庆,派重兵反攻池州。徐达得悉后,认为陈友谅兵势甚盛,不可硬抵,于是选老弱残兵守池州,而自率精兵伏于九华山下的必经之地。友谅军至,城上擂鼓为号,伏兵尽出,内外夹击,斩首万余。至正二十年(1360)五月,陈友谅愤于池州之败,乃以其强大水军越过池州,东取太平。并在太平杀死了早已成为傀儡的徐寿辉,自称皇帝,建国号汉。同时,遣使联络张士诚夹击应天。闰五月,陈友谅兵至应天城外,遭到徐达等人的内外夹击,损兵惨重,逃回江州 (今江西九江)固守,徐达乘胜收复太平、克信州(今江西上饶),六月,乘陈友谅无备袭取安庆。
徐达既为先锋,沿江逆流而上,袭夺江州,继拔南康(今江西星子)、龙兴(今江西南昌市)、饶州(今江西波阳)、广济 (今湖北广济)和蕲、黄二州,迫使陈友谅西逃武昌。徐达驻军汉阳之沌口(今湖北汉阳西南),遏住了陈友谅的反攻之势。以功进中书右丞。至正二十二年(1362)三月,驻军洪都的原友谅降将祝宗、康泰举兵叛乱,徐达移汉阳之师讨平之。四月,由于徐达驰援安丰,陈友谅乘虚而入,攻陷吉安 (今江西吉安)、无为等地,并集中兵力猛攻洪都。六月,洪都被围已两个多月,形势吃紧。朱元璋急召徐达自庐州来会师,并以舟师20万屯湖江(今江西湖口)、九江口和南湖嘴以扼其归路,陈友谅闻朱元璋兵至,乃撤围东出鄱阳湖,双方遭遇于康郎山(今江西余干西北,鄱阳湖南部水域)。徐达身先士卒,率兵力战,大败陈友谅军前锋,斩杀1500多人,并缴获大战船一艘。搏斗中,徐达所乘之舟着火,但他临危不惧,一面扑火,一面指挥战斗。双方激战数月,陈友谅移师泊渚矶(今江西星子南,鄱阳湖西岸)不敢再战。这时,朱元璋感到陈友谅败局已定,担心张士诚会乘虚而入,急命徐达连夜赶回应天,而自率诸将鏖战,竟毙陈友谅。至正二十四年(1364)八月,徐达会合参政杨璟等人略取荆湘诸路,连克江陵、麦陵(今湖北宜昌)、潭州(今湖南长沙)、归州(今湖北归县)、辰州(今湖南祝陵)、衡州(今湖南衡阳)、宝庆(今湖南邵阳)等,肃清了陈友谅的残余势力。
猜你喜欢
-
明朝徐有贞原名叫什么 徐有贞的历史评价被
徐有贞,字元玉,初名徐珵,江苏吴地人。宣德八年 (1433)考中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从廷试二、三甲进士中选文学优等及善长书法者为 更多
2017-07-20 18:42:36
-
明朝内阁首辅杨溥怎么死的 杨溥一生都经历
杨溥(1372—1446),字弘济,是湖广(湖北)石首人。建文二年(1400)与杨荣同时考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翰林院是朝廷专司笔札文翰之事的机 更多
2017-07-20 18:42:36
-
明朝杨士奇生平都经历了什么 杨士奇是一个
在明朝初年曾经有一位历官五世、为相20余年的著名人物,他就是明初的封建政治家杨士奇。他在明廷中曾历事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 更多
2017-07-20 18:42:36
-
明朝开国功臣丞相李善长是怎么死的 李善长
在辅佐朱元璋建立明朝的勋臣中,李善长名列第一; 而在朱元璋赐死的大臣中,也有李善长。 李善长,字百室,定远(今属安徽)人,出身 更多
2017-07-20 18:42:36
-
程潜将军简历资料生平经历 投笔从戎报效国
投笔从戎 地处湖南东部交通要冲的醴陵县( 今醴陵市),物产丰富、人杰地灵,特别是近代以来,位至将官者数百余人[1],程潜就是其中 更多
2017-07-20 18:42:36
-
邓稼先简介资料生平经历事迹 邓稼先的子女
邓稼先,杰出的物理学家、核科学家,在核物理、中子物理、爆轰物理、等离子体物理、流体力学、统计物理和理论物理等多方面广有建树,是 更多
2017-07-20 18:42:36
-
李克农简历生平经历故事 李克农的子女后代
李克农,民主革命时期长期主持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情报工作,是中共和人民军队情报、保卫工作的卓越组织者和领导人,是中国共产党在隐蔽 更多
2017-07-20 18:42:36
-
黄炎培简介生平经历 黄炎培的后代子女
兴亡梦觉惊风采 黄炎培,号任之,1878年10月1日 (夏历九月初六)出生于上海沙县城一个平民家庭。父亲黄叔才初在家设塾授徒,后外出 更多
2017-07-20 18:42:36
-
罗炳辉将军简历生平经历 罗炳辉的后代子女
(一) 罗炳辉,原名罗德富,自字宿星,1897年12月22日(清光绪二十三年冬月二十九日) 诞生在云南省今彝良县大河乡阿都村偏坡寨一汉族 更多
2017-07-20 18:42:36
-
吕正操简历生平经历 吕正操的子女后代
吕正操,早年加入东北军,开始接受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在关系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他毅然参加中国共产党,率部改编为人民自卫军,开创 更多
2017-07-20 18:4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