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宁宗嘉定元年(1208)初,按照金国的要求,南宋砸开了不久前被杀的权臣韩侂胄的棺材,把他的脑袋割下来,用匣子盛着送到了金国。作为订立和议的条件之一,金国索要韩侂胄的人头干什么?一般的解释是金国借以报复和儆示南宋的抗金派。但据宋人许多野史记载,金人感叹韩侂胄“忠于其国,缪于其身”,得到他的头颅后,封他为忠缪侯,并把他的头颅附葬于其曾祖韩琦的墓下,以表彰他对国家的忠心。几百年后,清代大史学家钱大昕游览安阳韩墓时,对此大发感慨,作诗说:
匆匆函首议和亲,昭雪何必及老秦。
朝局是非堪齿冷,千秋公论在金人。
他认为金人对韩侂胄的评价是正确的,韩侂胄实为南宋的忠臣。然而,翻开《宋史》就会赫然发现,韩侂胄却与蔡京、秦桧等人一起,被列入了遗臭万年的《奸臣传》中。韩侂胄是奸是忠?作为一代权臣,他又是如何落得了一个被杀之后又身首异处的下场的呢?
一
韩侂胄,字节夫,祖籍相州安阳(今属河南),是北宋名相韩琦的曾孙。他的父亲韩诚,官至宝宁军承宣使,他的母亲便是宋高宗吴皇后的妹妹。韩侂胄出身名门,又是吴皇后的外甥,青年时代就靠恩荫做了官,历任閤门祇侯、宣赞舍人、带御器械等职。这期间,他娶吴皇后的侄女为妻,更使他成了地位显赫的外戚皇亲。宋孝宗淳熙末年,韩侂胄升为汝州防御使知閤门事。宋朝的侂门司诸职,都是武臣的清要之选,多以外戚充任,韩侂胄通过在閤门司掌管传宣赞谒之事,得以亲近皇帝,逐步进身显宦。韩侂胄所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直接促成了“绍熙内禅”,即宋光宗让位于宋宁宗。
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六月,太上皇宋孝宗病死,宋光宗借口有病不肯主持丧事,丞相留正推诿责任也称病离去,一时间朝野上下议论纷纷、舆论四起。知枢密院事、宗室赵汝愚和工部尚书、宗室赵彦逾等人议定请宋光宗退位,策立嘉王赵扩为皇帝。当时宫廷之中,以居住在慈福宫的太皇太后吴氏辈份最高,她是宋高宗的皇后,又是宋光宗的祖母,议立皇太子继位,必须首先得到这位老太太的支持。赵汝愚原本托吴氏的侄子吴琚向她进言,因吴琚提出苛刻的分赃条件而遭到赵汝愚拒绝。赵汝愚又托吴氏的另一侄子吴环,吴环推辞。
算来算去,与吴氏最为亲近的只剩下外甥兼侄女婿的韩侂胄了,韩侂胄又与慈福宫内侍张宗尹素来要好,于是赵汝愚转而密请韩侂胄通过张宗尹向吴氏进言。韩侂胄慨然说: “韩家世世代代蒙受国恩,祖辈即待为肺腑之臣,国家有事,侂胄当效死力!”他没有提任何条件就应允下来,并立即往见张宗尹。张宗尹答应代他进奏吴太后,但等到第二天韩侂胄仍没得到回音,他紧张极了,便跑到慈福宫准备亲自向姨母央求。但吴氏这天早上偶感风邪,不能出来,韩侂胄虽是至亲也不敢贸然求见,他进退两难,急得站在殿庑下垂泪不已。恰好重华宫提举官关礼来到,见韩侂胄兀自哭泣,很是惊讶,忙上前询问。韩侂胄起初不敢相告,关礼指天发誓,韩侂胄才详述其事。关礼早就对宋光宗的不孝行为心怀不满,对韩侂胄说: “我这就代你进奏,稍候即可。”关礼入见吴太后,也学着韩侂胄的样子垂泪不语。吴太后问: “你有何苦?” 答: “小臣无事,天下可忧。”吴太后皱眉不言。关礼说: “圣人①读书万卷,可曾见过闹到这等地步可以无忧的吗?” 吴太后: “这哪里是你应知道的。”关礼; “这事现在已是人人尽知。丞相已去,所可依赖的只有二三个执政大臣,早晚他们也会撒手不管的,朝廷将依靠谁?”说着声泪俱下。吴太后一惊,问: “那怎么办好呢?”关礼说: “现大臣令韩侂胄在外等候,欲奏内禅之事。望圣人三思,早定大计。”吴太后沉吟半晌,徐徐地说: “若事情顺利,就这么做吧。”并答应次日早晨在梓宫前垂帘,与执政大臣面议。赵扩继承皇位由此遂成定局。韩侂胄从关礼处得信,急忙驰报赵汝愚。这时已近黄昏,暮色冥冥之中,赵汝愚命令殿帅郭杲在南北宫中布置军队,以控制局势,防止不测。次日,吴太后上朝垂帘,宣召韩侂胄和执政官一同进奏,正式宣布嘉王赵扩即皇帝位,韩侂胄替赵扩披上黄袍,是为宋宁宗。策立大功告成,按惯例要对策立有功之人封赏晋职。赵汝愚自以为功劳最大,企图独吞好处,便堂而皇之地说: “我与赵尚书(彦逾)都是宗臣,韩知阁是外戚,为国出力都是份内职事,就不必居功了,应当封赏的只是那些跑腿效劳的小臣而已。”因而韩侂胄只迁任宜州观察使兼枢密都承旨,比原职仅仅升了一级,赵彦逾仅升为端明殿学士,并且被派出朝廷当知成都府去了。但赵汝愚自己却从知枢密院事升为参知政事,继而又取得了右丞相的职位。赵汝愚这种独贪大功的做法,不仅违反了宋朝不以宗室任宰相的旧例,而且引起了韩侂胄、赵彦逾的不满。于是,一场因分赃不均所引起的矛盾顿时激化。
二
赵汝愚察觉出韩侂胄的怨恨之心后,立即引荐了一批道学名流入朝,以加强自己的力量打垮政敌。其中朱熹就是赵汝愚的主要帮手。朱熹官拜焕章阁待制兼侍讲,又纠合吏部侍郎彭龟年等人,利用向宋宁宗讲解经书之便,对韩侂胄展开攻击。他们指斥韩侂胄假托声势,窃弄威福,并上奏说韩侂胄在为宋孝宗选择陵地时,不求吉地,敷衍草率,是犯了十恶不赦的大不敬之罪,等等。但所有这些凌厉的攻势都没有把韩侂胄攻倒,原因在于韩侂胄拥有一张严密厚实的裙带网。除了与吴太后一族属于至亲之外,韩侂胄与新皇帝宋宁宗之间还联着一根粗粗的纽带——— 宋宁宗的皇后韩氏就是韩侂胄的侄孙女。这张千丝万缕的裙带网把韩侂胄和宋宁宗紧紧包裹在了一起,加上韩侂胄在拥戴时的突出表现,使宋宁宗把韩侂胄当成了肺腑之臣,始终信任不疑。就连宫中的内侍、嫔妃、伶人也都视韩侂胄为亲人。韩侂胄为了反攻朱熹,令人用木头刻成朱熹等人的偶像,穿戴上高冠博袖,一副道貌岸然的模样,由伶人编出各种小杂剧,在宫中演出,恣意奚落挖苦。朱老夫子不堪其辱,气得要死要活。在众攻不倒的同时,韩侂胄的势力迅速发展。他引参知政事京镗为重要决策人物,又安排大批亲信把持台谏,控制了言路。很快,朱熹被免职,彭龟年被放为外任。接着,右正言李沐参劾赵汝愚专政擅权,欺君植党,以同姓君相位,将不利于社稷。庆元元年(1195)六月,赵汝愚被罢相,一年后在衡州 (今湖南衡阳)暴死。赵汝愚的同党徐谊、李祥、杨简等人随之被免去官职,太学生杨宏中、徐范等6人为赵汝愚伏阙鸣冤,被各送至五百里外编管。不久,韩侂胄拜为宝宁军承宣使,提举佑神观。在与赵汝愚一伙相互倾轧的斗争中获得胜利之后,韩侂胄出于政治上排斥异己、挟私报复的需要,继续对以朱熹为首的道学派进行打击。道学又称理学,是北宋中叶形成的新儒家各学派的总称,在南宋,朱熹成为各学派的集大成者,其影响不断扩大。他们标榜性理之说和道德名节,追求所谓修德养性,用三纲五常的天理压抑人的自然欲求,导致了因循苟且的社会风气。自孝宗朝始,就出现了公开攻击道学的舆论,更有人进一步要求禁止道学。至宁宗朝,反道学派的势力不断增大,他们集聚到韩侂胄的旗下,对道学派人物展开了一次大规模围剿。庆元二年(1196)开始,刘德秀、何澹、胡纮、汪义端和沈继祖等人相继上书指斥朱熹等道学先生是“伪学之党”、“逆党”,奏请销毁道学的语录、著作,不许伪学之徒做官,得到宋宁宗的支持。规定凡担任官职和参加科举考试者,必须出具保证书,写上“不系伪学”四个字。次年十二月,朝廷设置了伪学之籍,开列出一张伪学逆党名单,列入党籍者有59人,包括曾任宰相的赵汝愚、留正等人,曾任待制等官的如朱熹、徐谊、彭龟年等13人,其他为一般官吏、武臣及士人。与列入党籍名单者有牵连的人员,一律不许做官和参加科举考试。这就是南宋著名的历史事件——— “庆元党禁”。 “庆元党禁”是南宋宁宗时期封建统治阶级上层的内部斗争和派系倾轧激化的结果,是韩侂胄集团争权夺利的一种手段。尽管党争本身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排斥异己,铲除政敌,从而专权擅政、驾驭群臣,党争的结局必定导致党同伐异、诛蔓牵连、肆意打击报复等消极影响。但由于封建的政治生活决定了党争的不可避免性,党争是封建社会这株朽树上必然衍生的一种恶瘤,因而“庆元党禁”很难归咎于韩侂胄一人,要辨析党争双方的孰是孰非是毫无意义的。
更何况,道学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主张对金作战,恢复故土,但其主要的思想学说却是空谈性理,不把兵民政事当作当务之急,而要求君主正心诚意,祈求上天相助,指望祖宗庇佑。这种所谓的治国平天下之道用在抗金恢复等国家大事的决策上,必然是本末倒置、缘木求鱼,空洞而误国,其消极的社会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打击道学的措施,在客观上呼应了进步的社会舆论,对消除因循苟且的社会风气有一定积极作用。
在打击反对派的过程中,韩侂胄步步高升。庆元四年,他拜为少傅,封豫国公。次年,迁为少师,封平原郡王。一年后又进为太傅。嘉泰三年(1203)拜太师。韩侂胄还以自己为核心形成了一股集团势力。他的这个集团,成份极其复杂,其中既有京镗这样的力主抗金、清介有闻、颇富才干的有识之臣,也不乏陈自强、苏师旦、周筠这种嗜利贪墨之辈。苏师旦本来只是韩侂胄的厮役仆人,韩侂胄得势后,他鸡犬升天,拜为高官,操纵军事,公开卖官鬻爵,从朝廷三衙的长官,到沿江将帅,他都名码标价,多者至数十万缗,少者也不下十万缗。靠着这个集团,韩侂胄尽管长期没有担任丞相之类的重要职务,却实际上牢牢地控制了南宋的军政大权,以致有人写诗说: “姓赵如今不似韩”。韩侂胄的个人生活也十分奢华侈靡,他曾在京城临安凿山为园,下可俯瞰宗庙。他经常在私第处理国事,破坏了正常的都堂议事之制。韩氏府宅中妻妾奴婢成群,他的宠姬张氏、谭氏、王氏和陈氏皆封为郡国夫人,号称“四夫人”,常出入宫廷参加宴会,和宋宁宗的嫔妃杂坐一处,不拘礼数。一帮溜须拍马之人对韩侂胄的歌功颂德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颜棫起草诏书,说他得圣人之清; 易祓撰写答诏,称他为元圣。四方投书献颂者,说伊尹、霍光、周公等先世贤哲都不足以与韩侂胄的功勋相比,甚至有人称他为“我王”。对这些肉麻的吹捧,韩侂胄皆当之不辞。韩侂胄等人的这些卑劣贪鄙行径,无疑加深了南宋的腐败。
三
宋宁宗时,金国的国势已由盛转衰,南宋的抗金呼声却再度高涨起来。当时,金国派到南宋的使者蛮横无礼,对南宋君臣肆意进行侮辱。宋宁宗对南宋的屈辱地位一直不满,支持韩侂胄对金采取强硬的政策。嘉泰三年(1203),宋派邓友龙出使金国,得知蒙古不堪金的压迫,起兵反金,弄得金国疲惫不堪。次年,浙东安抚使辛弃疾入见宋宁宗,言金国必亡,要求大臣对金备战。年已八十的陆游诗赠辛弃疾:
中原麟凤争自奋,残虏犬羊何足吓。
但令小试出绪余,青史英豪可雄跨。
鼓励他投身到抗金斗争中去。改任镇江知府的辛弃疾也满怀激情地写下了“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著名词章。韩侂胄正是在这种形势的推动下,既出于收复失地、巩固宋王朝统治的需要,也不排除有追求统一之功,以巩固自己政治地位的个人目的,积极以抗金作号召,作起了北伐的准备。嘉泰四年(1204)春,韩侂胄着手积累财富,招募士卒,甚至把奖赏战功的万两黄金都从封桩库中提出,准备北伐。他奏请宁宗追封岳飞为鄂王,鼓励三军将士。接着,韩侂胄敦促宁宗改元,振作士气,宁宗便将明年改为开禧元年。“开禧”一词源于宋太祖的开宝年号和真宗的天禧年号,这两个纪元的时间,都是宁宗祖先的盛世,以此命名,意味着北伐将为南宋王朝“伐”出一个新的盛世来。开禧元年(1205)七月,韩侂胄官拜平章军国事兼国用使,将军、政、财大权集于一身,班位排在宰相之前,三省的印章都交到他的府中,甚至可以假作宁宗的御笔升降将帅。这样一来,宁宗实际上把北伐全权托付给了这位“元老大臣”。次年,宁宗下诏任命薛叔似为京湖宣谕使,邓友龙为两淮宣谕使,程松为四川宣抚使,吴曦为四川宣抚副使。四月,又任命吴曦兼任陕西河东招抚使,薛叔似升任京湖宣抚使,邓友龙升任两淮宣抚使,郭倪兼任山东京洛招抚使,赵淳、皇甫斌兼任京西北路招抚副使,准备收复北方沦陷区。为进一步鼓舞士气,打击朝廷内的主和派,韩侂胄还追论秦桧投降误国之罪,削夺其王爵,将他改谥为“谬丑”。与此同时,郭倪派武义大夫毕再遇、镇江武锋军统制陈孝庆定期进兵,夺取泗州。宋军出其不意,兵临泗州城下,陈孝庆领兵佯攻西城,毕再遇领兵进攻东城,金兵败走。毕再遇在城中树起大将旗,喊话说: “我大宋毕将军也,中原遗民可赶快投降。”城中的汉族官员投降,宋军收复泗州。陈孝庆继续用兵,攻下虹县,江州统制许进攻下新息县,光州忠义军孙成也起兵抗金,收复褒信县。前线胜利的消息传到京师,韩侂胄大为兴奋。在他的敦促下,宁宗于五月正式下诏伐金,北伐战争全面展开,史称“开禧北伐”。韩侂胄的军事战略部署是: 东西两线出击,收复中原。可是早在宁宗下诏伐金前的一个月,总制川陕的大员吴曦就已暗通金朝,密约献出关外阶、成、和、凤四州,求金朝封他为蜀王。金朝答应了吴曦的要求,并指令他在宋出兵攻金时按兵不动。吴曦乃伐金西路大军的统帅,他的叛变,就使南宋从西线出击的计划告吹。东线情况也不妙: 宋军全线出击不久,皇甫斌就兵败于唐州,秦世辅到达城固时大军溃败,郭倬、李汝翼兵败于宿州。敌人围追郭倬,倬捉住统制田俊迈送给人家,才得以幸免。为了解救危局,韩侂胄罢免了指挥军事的苏师旦和邓友龙的职务,斩杀郭倬于京口,并流放李汝翼、王大节、李爽到岭南。另外任命丘崈出任两淮宣抚使。崈本来以主张抗金雪耻而出名,可是对这次北伐,他并不支持。丘崈一上任,便在两淮一带采取守势,并劝侂胄放弃了刚刚夺取的泗州。东线丘崈专务防守,西线吴曦早已通敌,一直不曾出兵,北伐实际上陷入中止。开禧二年(1206)十月,金军主将仆散揆率兵14万,分为九路,大举反攻。不久,金人渡过淮河,攻打庐、和、真、扬四州,夺取了安丰、濠州,又攻打襄阳,进军枣阳。韩侂胄便任命丘崈为佥书枢密院事,督视江淮军马,但仍然无济于事。十二月,淮西各县已经全部沦陷,只有镇江副都统制毕再遇率领所部在六合、滁州一带大败金兵。这时,宋、金都已无力再战,便想罢兵讲和。先是,韩侂胄让崈招募人员手持书信和钱币开赴金营,说用兵是苏师旦、邓友龙和皇甫斌个人所为,并非南宋朝廷之意。金人的复信措词非常激烈,并且索要条目很多,还说如果侂胄无意用兵的话,师旦等人怎敢专断此事。丘崈又去函许愿归还淮北地区的流民,交纳今年的岁币,金人的语气开始有所缓和。后来,金朝派出一个自称是韩琦五世孙的人前往宋营与崈谈判。经过不少回合,在宋方答应归还金人淮北之地后,和议初步达成。崈于是上书宁宗请求正式订立和约,而且说: “金人既然把韩侂胄看作首谋,再给金人写信的时候,就不要再署韩侂胄的名字了。”韩侂胄见了,勃然大怒,也不报告宁宗就罢免了崈,另以张岩督视江淮军马,和议暂告停止。不久,韩侂胄又接连派遣方信孺前往金营议和,并以林拱辰为通谢使。后来,方信孺从金营回来时,随身带回一封信给张岩。信中要求南宋杀掉首谋用兵的韩侂胄,并把首级献给金国。另外,每年给金的贡银增加五万两,犒师银一千万两,方可议和。并提出,南宋如果向金称臣,就以江淮之间取中为界; 若称子,则以长江为界。条件如此苛刻,方信孺哪敢告诉韩侂胄。后在韩的一再追问下,方信孺才说: “金人想得到太师您的脑袋。” 韩侂胄听了,恼怒金人抓住自己不放,决心再度整兵出战。这样,朝廷再次发布诏书,招募新兵,并起用主张北伐的辛弃疾为枢密都承旨,指挥军事。可巧辛弃疾在家中病逝,便以殿前副都指挥使赵惇为江淮制置使,具体负责北伐事宜。韩侂胄再次用兵的希望很快就破灭了。由于前线连连失败,蜀口、江淮一带的百姓大批死于战争。军费开支巨大,国库空虚。大将张岩建督府九个月,寸功未立,却耗费银三百七十万贯。以前反对开战的大臣们又活跃起来,厌战情绪随着前线的败绩,逐步升级。十一月,礼部侍郎史弥远率先发难,上书反对韩侂胄继续用兵,请求将其斩首。后来在杨皇后的大力支持下,史弥远联合了反对北伐的前枢密副使钱象祖、参知政事李壁,共同谋划除掉韩侂胄。开禧三年(1207)十一月三日早晨,韩侂胄正走在上朝的路上,殿前司公事夏震大声呵斥让他在途中停下,紧接着有300 名士兵将韩侂胄包围,士兵们押解韩侂胄到玉津园的一个角落里,很快结果了他的性命。这年韩侂胄56岁。嘉定元年(1208)三月,史弥远一伙完全按照金国的无理要求,竟刨棺割取韩侂胄及苏师旦的脑袋送给金国,随后与金国订立了又一次屈辱的和议———“嘉定和议”。韩侂胄的惨死和史弥远一伙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南宋爱国军民的强烈愤慨,有人写诗说:
自古和戎有大权,未闻函首可安边。
生灵肝脑空涂地,祖父冤仇共戴天。
晁错已诛终叛汉,于期未遣尚存燕。
庙堂自谓万全策,却恐防胡未必然。
韩侂胄值宋宁宗在位时,当权13年。其间他为排斥政敌,设立了“伪学之禁”,因此身后颇遭非议。韩侂胄虽然禁伪学动机不纯,北伐又失败,也谈不上有什么赫赫政绩,但并非“奸臣”。《宋史》将他列入《奸臣传》,与卖国贼秦桧为伍,实为历史上关于人物评价的一桩冤案。
猜你喜欢
-
邓稼先简介资料生平经历事迹 邓稼先的子女
邓稼先,杰出的物理学家、核科学家,在核物理、中子物理、爆轰物理、等离子体物理、流体力学、统计物理和理论物理等多方面广有建树,是 更多
2017-05-16 15:07:00
-
李克农简历生平经历故事 李克农的子女后代
李克农,民主革命时期长期主持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情报工作,是中共和人民军队情报、保卫工作的卓越组织者和领导人,是中国共产党在隐蔽 更多
2017-05-16 15:07:00
-
黄炎培简介生平经历 黄炎培的后代子女
兴亡梦觉惊风采 黄炎培,号任之,1878年10月1日 (夏历九月初六)出生于上海沙县城一个平民家庭。父亲黄叔才初在家设塾授徒,后外出 更多
2017-05-16 15:07:00
-
罗炳辉将军简历生平经历 罗炳辉的后代子女
(一) 罗炳辉,原名罗德富,自字宿星,1897年12月22日(清光绪二十三年冬月二十九日) 诞生在云南省今彝良县大河乡阿都村偏坡寨一汉族 更多
2017-05-16 15:07:00
-
吕正操简历生平经历 吕正操的子女后代
吕正操,早年加入东北军,开始接受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在关系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他毅然参加中国共产党,率部改编为人民自卫军,开创 更多
2017-05-16 15: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