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名相张浚简介生平经历 张浚竟是张九皋的后裔

时间:2017-04-06 18:04:00 来源:8794网 编辑:小霸气

  一

  唐代大诗人、名相张九龄有个弟弟叫张九皋,才气不及兄长,官位亦不显。谁知,过了三四百年后,张九皋的后裔中竟出了位名震天下的人物。

  此人便是南宋名相张浚。

  张浚,字德远,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父张咸,举进士、贤良两科。据称,张浚出生前的一天,张咸午休,睡梦中见一神人自天而降,对他说: “你的儿子将来要做宰相。”但不幸的是,张咸没能看到儿子为相,就在张浚四岁时病逝了。年幼的张浚由母亲冀夫人一手拉扯大。

  父亲病逝那年,大宋帝国第七位君主哲宗赵煦也一命呜呼。哲宗之弟赵佶入承大位,是为徽宗。此君在绘画书法上堪称一代巨匠,但在治国理民上却十足的昏聩。大宋帝国在他的统治下如江河日下,迅速腐败。北方和西北的辽、金、西夏厉兵秣马,虎视中原。强敌环伺,大宋帝国岌岌可危。张浚就是在这种令人沮丧的氛围中长大的。他行直视端,刻苦自励,矢志以己之才报效国家。高中进士后,被遣至熙河(今甘肃临洮) 西夏前线做幕僚。在熙河,他走遍了当地的营垒要塞,察看了那里的山川地势,并时常与旧时的戍边守将一起纵饮畅谈,详细询问自开国以来的守边方法,以及行军布阵等问题,为其后来能娴熟地主持军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靖康元年(1126),张浚被授以太常簿。第二年二月金人破汴京城,徽、钦二帝被掳北上,三月七日,金人立张邦昌为伪楚皇帝。在这历史剧变的时刻,张浚表现出一种坚贞的情操,誓死不与逆贼合作,并与赵鼎一起逃入太学。五月一日,高宗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天治门登坛受命,即皇帝位。改元“建炎”。张浚得知消息后,即驰马奔赴南京(即应天府),从此以后,他便以其整个的生命,投身到复兴国家的大业之中。

  张浚回到南京后,先被授以枢密院编修官,后改虞部郎,不久,又擢升为殿中侍御史。

  南宋初创,百业待举,对此,张浚认为居首位的应是确立国家的法度。任侍御史后,张浚便先行着手改变当时纲纪废驰的状况。就在这时,发生了韩世忠部下逼逐谏臣坠水死亡的事件。张浚立即奏请罢免韩世忠观察使的职位,并严厉惩处当事人。至此,朝廷内外深为震动。

  建炎二年(1128)春,金人分三路大举南犯,企图一举消灭赵氏王朝,高宗不敢与敌交锋,带着六宫宠臣和卫士家属南逃扬州。张浚认为,要兴国,光靠避敌是不行的,他建议道: “中原一带是国家的根本,请陛下降诏修整东京、关陕、襄阳等地行宫,以备巡幸。”张浚的建议,引起了只会向金人求和的宰相黄潜善、汪伯彦的不满,并将其除集英殿修撰,出知兴元府。高宗知道后,不想在身边失去这样一个能干的大臣,因而,不等他离去,便再除其为礼部侍郎。高宗说: “卿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我想有所作为,却像要一飞冲天而没有羽翼一样,所以,我想让你留下来辅助我成就大业。”不久,除御营使司参赞京事。

  二

  建炎三年(1129)春,金人再度南侵。对于金人的这次行动,张浚事前曾多次建议加紧防范。但是,掌握朝中大权的黄、汪二相不仅听不进张浚的建议,反而嘲笑他“太多虑了。”由于黄、汪二人的阻挠,南宋军队毫无作战准备,至金人打过淮河,进逼扬州,高宗只好仓惶逃往临安。

  高宗来到临安后,刚把自己的小朝廷安置下来,不想又发生了苗、刘兵变。在叛将苗傅、刘正彦的威逼下,高宗只好禅位给了3岁的儿子赵旉。当时,张浚留守平江(今湖南平江) 府。一天,忽然接到改元诏书,张浚感到事情突然,直觉告诉他临安恐怕是发生了兵变,为了防止混乱,张浚命守臣汤东野将诏书扣下,秘而不宣。稍后,苗傅等送来文书,告知高宗禅位事宜,张浚看罢文书,面向临安,大哭一阵,然后,即召汤东野及提点刑狱赵哲商讨起兵讨贼。

  此时,朝政已被苗、刘二人把持,为了稳住局势,苗傅任命武将张俊为秦凤路总管,张俊不明真相,便带兵万人西还。

  张俊为人纯朴诚实,平时颇得高宗信任。张浚知其可与谋事,便急忙将其请来,告知临安兵变情况,两人相持而泣。然后商定共同起兵讨逆勤王。为了增强勤王军的实力,张浚又派人约吕颐浩、刘光世带兵来会,并命张俊分兵控扼吴江(今江苏吴江),以防苗、刘计穷而挟帝北投。一切布置停当,张浚上疏,坚请高宗复位。

  奏书上呈后,韩世忠的舟师已抵常熟,张浚再以书召之共同讨贼,在犒师宴上,张浚大声地向各位将校问道: “今天的行动,谁顺谁逆?”大家同声答道: “贼逆我顺。”接着,张浚又表情严肃地说道: “听说逆贼以重赏买我的人头,如果我此举违天悖人,你们可把我的头拿去; 不然,如果有谁临阵退缩,均按军法从事。”

  大军出发后不久,张浚再次接到要其只身赴临安的诏书。

  张浚一面督军前进,一面复信,声讨苗、刘的叛逆行为: “自古以来言语涉及不顺,说的是指斥乘舆; 事情涉及不逊,谓之震惊宫阙。你们所做的废立之事,实是大逆不道。罪应诛灭全族。”苗、刘二人得知张浚已率各路勤王军前来临安,急忙派重兵扼守临平,同时任命张俊、韩世忠为节度使,而诬称张浚阴谋危害社稷,流放郴州安置,企图分化勤王军。张俊、韩世忠拒绝不受,张浚再传檄中外,声讨苗、刘罪行。

  眼见各路勤王军快速前来,苗、刘无计可施,只好听由朱胜非宰相的安排,迎请高宗还位。高宗复辟后,御笔除张浚知枢密院事,苗、刘再次要张浚只身入朝,停止进军。张浚与吕颐浩商议后认为必须除掉苗、刘,否则日后定成祸患。随即指挥韩世忠,大攻苗、刘守军。进入临安后,全城人士夹道欢迎,高宗也很感激地对他们慰劳再三。

  当初,张浚率军抵达秀州时,一天夜间,曾遇一人持刀来至跟前,张浚知是刺客,便问道: “你大概是苗、刘派来杀我的吧?”来人称是。张浚又说: “既是这样,就请拿去我的人头。”来人却站着不动,说道: “我也是多少读过一点书的人,岂肯为贼所用,何况你如此忠义,怎能忍心加害。我只是见你防备不严,怕以后再有刺客前来,故尔相告。”张浚再问: “要金帛吗?”来人大笑道: “如果杀掉你,还怕没有金帛吗?”张浚看到来人是一侠义之士,便想留之,但被来人谢绝: “我家有老母,还在河北,所以不能留此。”再问姓名,亦不回答,随即摄衣登屋而去。及至大功告成后,张浚遍地寻找,却始终未能找到这位侠士。

猜你喜欢

南宋丞相留正生平经历 留正是一个什么样的

一留正,字仲至,宋泉州永春(今属福建)人。六世祖留从效 在宋太祖朝中做事,为清远军节度使,后封为鄂国公。绍兴十 三年(1143)留正考中进 更多

2017-04-06 18:04:00

南宋丞相叶梦鼎生平经历 叶梦鼎是一个什么

  叶梦鼎,字镇之,台州宁海(今浙江宁海)人。少年时的叶梦鼎刻苦好学,曾从师于龙图阁郑霖、宗正少卿赵逢龙,打下了很深的文学基础。在他 更多

2017-04-06 18:04:00

南宋丞相丁大全生平经历 丁大全南宋著名奸

  江面上,一艘小船缓缓驶过。船上坐着两个人。一个穿着官差服装,象是监押官; 另一个穿着讲究,却是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船过藤州时, 更多

2017-04-06 18:04:00

南宋丞相吴潜生平经历 吴潜是个什么样的人

吴潜(1196—1262),字毅夫,号履斋,南宋宣州宁国(今 属安徽)人。出身于书香门第,他的父亲吴柔胜曾为宋秘阁修 撰。吴潜自幼受到严格的家 更多

2017-04-06 18:04:00

南宋丞相史嵩之生平经历 史嵩之是个什么样

  史嵩之,字子由,一作子申,庆元府鄞县(今浙江宁波) 人。  史嵩之出身于官僚家庭,是权相史弥远的侄子。嘉定十三年(1220),史嵩之中 更多

2017-04-06 18:04:00

邓稼先简介资料生平经历事迹 邓稼先的子女

  邓稼先,杰出的物理学家、核科学家,在核物理、中子物理、爆轰物理、等离子体物理、流体力学、统计物理和理论物理等多方面广有建树,是 更多

2017-04-06 18:04:00

李克农简历生平经历故事 李克农的子女后代

  李克农,民主革命时期长期主持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情报工作,是中共和人民军队情报、保卫工作的卓越组织者和领导人,是中国共产党在隐蔽 更多

2017-04-06 18:04:00

黄炎培简介生平经历 黄炎培的后代子女

  兴亡梦觉惊风采  黄炎培,号任之,1878年10月1日 (夏历九月初六)出生于上海沙县城一个平民家庭。父亲黄叔才初在家设塾授徒,后外出 更多

2017-04-06 18:04:00

罗炳辉将军简历生平经历 罗炳辉的后代子女

  (一)  罗炳辉,原名罗德富,自字宿星,1897年12月22日(清光绪二十三年冬月二十九日) 诞生在云南省今彝良县大河乡阿都村偏坡寨一汉族 更多

2017-04-06 18:04:00

吕正操简历生平经历 吕正操的子女后代

  吕正操,早年加入东北军,开始接受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在关系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他毅然参加中国共产党,率部改编为人民自卫军,开创 更多

2017-04-06 18:04:00
编辑推荐
图文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