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抗金名臣李纲简介生平经历 李纲怎么死的

时间:2017-04-06 17:57:00 来源:8794网 编辑:小霸气

  一

  李纲,字伯纪,原籍邵武军邵武县(今福建邵武),自祖父起迁居无锡,遂为无锡人。他出身于仕宦家庭,父李夔以进士起家,为当时名卿,官至龙图阁待制。李纲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加上他勤奋好学,精通诗赋,才气远近闻名。更可贵的是李纲自幼有大志,从少年时就很注意关心国家大事,一言一行必遵法度,颇得长辈们的赏识。李纲父亲的好友,北宋一朝著名的谏臣陈瓘也曾断言,李纲日后必成大器。

  李纲22岁时进太原读书。北宋政和二年(1112)到京城开封参加廷试,高中进士,时年31岁。授官承务郎。5年后,进宫太常少卿,掌管朝廷礼乐和祭祀。

  李纲步入仕途之时,正是北宋末年国势衰微之日,宋徽宗政治上昏庸无能,在生活上荒淫无度。他最宠信的人是蔡京、朱勔、王黼及宦官李邦彦、童贯、梁师成等六人。六贼沆瀣一气,在朝中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使得朝臣人人自危,不敢多言。而李纲却不顾个人得失,不管自己位卑言轻,几次上疏向皇帝谈论政治弊端,要求改革朝政,他借京师发生水灾,上了一篇题为《论水灾事乞对奏状》的折子,指出大水袭来漂浸民居,权臣宦官们本应竭智效力,捐躯报国救民于灾难之中,然而水灾过去数日,灾民却迟迟得不到救济。他抨击当权大臣不恤民情,视民命如草芥的不负责任的行为。不久,李纲又上疏指陈时政,他劝告徽宗不应一味享乐,而应积极采取措施,减轻人民负担,他提出应减免当年赋税,赈济灾民,停止害民之举,严惩水灾中玩忽职守的官员,把他们以正典刑,另外提拔一些关心人民疾苦的有识之士。两次上疏击中朝政要害,触痛把持朝政的权臣,李纲很快遭到报复打击。蔡京指责他“所论不当”,宣布将李纲降职,贬到南泉州的沙县(今福建沙县)去当一个管理税务的小官。

  然而,李纲的两次上书,受到朝野有识之士的赞赏,引起极大反响。谏官陈瓘对李纲大为赞扬,把他比作刚直不阿的狄仁杰,这个美誉对晚辈李纲是个极大的推举和爱重,李纲因此而名扬天下。宣和七年(1125)三月,朝廷在舆论压力下不得不恢复了李纲太常少卿的官职。

  二

  宣和七年(1125)十月,女真金国背弃了和北宋的军事盟约,在灭辽之后,借口宋朝招纳金朝叛将,派兵进攻北京。西路由完颜宗翰率领,从西京进攻太原,东路由完颜宗望率领,从平州 (河北卢龙)进攻燕京。二军约期在北宋的京城汴京会师。金兵西路在十二月中旬到达太原城下,张孝纯率领全城几十万军民坚守城池,英勇作战,暂时阻挡了西路金兵的南下。东路金兵却陆续攻下了檀州(今北京密云)和蓟州(今河北蓟县),很快打到了燕京。十二月初,燕京守将郭药师不战而降,并且替金军作向导,使金军得以长驱南下,很快渡过黄河,直指东京。

  警报象雪片般飞到东京,北宋朝廷一片混乱。平时耀武扬威,为非作歹的大官们,这时吓得没有一点主意,有的想逃走,有的准备投降。宋徽宗吓慌了,急忙下了“罪己诏”承认自己任用奸臣,听从妄议,兴作事端,蠹耗邦财,请求百姓三军起兵救皇帝,他根本没想如何部置抗击金兵,只想如何躲过这场大祸。因此,他一直找机会逃命。情急中召来朝廷文武大臣,商量对付危局的办法。

  朝中大臣早看出徽宗的意图,个个唯唯诺诺,不敢仗义执言。日聚都堂,茫然无策。身为太府少卿的李纲毅然挺身而出,一连上疏数次,指出如今御敌的根本办法是收整人心,增加军事储备,消弭民怨、任用真正忧国之士,上下团结,共赴国难。他还向徽宗提出了十条具体抗金建议。

  此时昏庸无能的徽宗无意领导军民抗敌救国,匆忙禅位于其子赵桓(即宋钦宗)。钦宗即位没几天,金军右副元帅斡离不已率军逼近东京近郊,李纲受召入对,被任命为兵部侍郎。从此,李纲被推到战争第一线,成为抗金重要将领。

  靖康元年(1126)正月初二,宗望的军队攻破浚州(今河南浚县),防守黄河北岸的宦官梁方平率禁军逃走,南岸士兵见主帅已逃,也纷纷溃散。正月初三,金兵渡过黄河。消息报到京城,徽宗和蔡京、童贯等人慌忙带领二万军队逃到南京(今河南商丘)去了。钦宗预感到京城难守,偷偷地安排了车驾兵卫,也想逃之夭夭。未及起驾,恰被李纲发现,经再三请求,方退回朝中。李纲看到形势非常危急,坚持要求立即面君奏事。李纲和想逃跑的大官僚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辩。宰相白时中说: “金人兵力强大,京城那里守得住?”宦官陈良弼也认为东京城里兵器太少,决不可能久守。李纲驳斥他们说: “天下的城池,有哪个及得上京城这样坚固的?你们说京城无法守住,那么天下便没有可以防守的城池了。”白时中被他义正词严的话驳得哑口无言。李纲接着向钦宗分析了形势。他说: “目前唯一的办法是立即整顿好京城的兵马,做好出战的准备,同时号召城里的百姓齐心协力防守城池,等到各地援军到来,就可以进行反攻了”。钦宗见李纲态度十分坚决,才开始倾向于守城,下命令叫各地的将领带兵“勤王”,来保卫京师。

  钦宗问李纲: “依你的看法,谁能担当守城的责任呢?” 李纲说: “朝廷平时拿俸禄来供养大臣,正是为了国家有危难的时候要他们替国家出力。白时中和李邦彦应该担负起守城抗敌的责任!”白时中听了李纲的话,又急又怕,赶忙推卸自己的责任,他气急败坏地说: “李纲,你敢领兵出战吗?”他本想这么一问会吓倒李纲,不料李纲从容回答: “如果陛下不以为我没有能力的话,我愿意拼死守住京城”。于是,钦宗当面任命李纲为尚书右丞,让他担负起保卫京师的使命。

  尽管李纲反复劝说钦宗留守京城,和广大军民共抗金兵。可是当晚钦宗还是偷偷准备好逃跑时用的车辆,决意逃离东京。第二天,李纲在上朝的时候,看到护送皇帝逃跑的禁军已经整好队伍,钦宗正要上车,李纲看到靠他一个人难留住这个贪生怕死的皇帝,于是他大声问那些士兵: “你们愿意守城还是愿意逃跑?”大家齐声说: “我们情愿拚死守卫京城!”李纲借机对钦宗说: “士兵们的父母妻儿都在京城,他们情愿死守,如果让他们离开,万一中途分散了,谁来保护陛下呢?金兵知道陛下没有走远,一定会派骑兵追赶,到那时谁来抵御追敌呢?”这一席话才把钦宗说动,他想与其中途被金兵追上,还不如守在京城安全些,这才决定不走了。李纲立即下令,凡主张弃城逃跑者,一律处死。钦宗又命李纲为亲征行营使,负责守城的军事任务。

  李纲雷厉风行,在三日之内,修葺了城楼河防,并在城墙上安置了大炮、弓箭、擂木、砖石等攻击敌人的兵器。他又把前后左右四军中的前军布置在通津门外的通丰仓,后军守在朝阳门外的樊家冈,左右两军和中军留在城内,当作援军,作好了守城部署。

  正月初七,金兵攻到东京城下。第二天,出动几十只火船,对东京城的宣泽门发动攻势。李纲亲自督战,派2000士兵用挠钩把金兵火船钩住。城上用大石块向船上投掷,被打死的金兵有100多人。金兵第二次攻城,李纲和士兵们英勇作战,用猛烈的炮火和弓箭将敌人压下城墙。金兵知道东京不易攻克,就改变策略,胁迫钦宗议和。

  廷议时,李邦彦认为兵弱将寡,主张割地求和。李纲则主张激励将士,誓死抵抗。钦宗采纳李邦彦的意见准备议和。李纲请求出使金营,钦宗怕李纲刚直不屈,得罪金人,派柔懦的李棁赴金营议和。金人提出极为苛刻的议和条件: 索金500万两,银5000万两,牛马万头,绸缎100万匹; 割让太原、河间(今河北河间)、中山(今河北定县)三镇给金国; 北宋的亲王和宰相必须到金营去当履行条约的人质。对此,钦宗准备全部接受,李纲坚决反对与金国订立如此屈辱的和约。他力争道: “给金人这么多金银,就是把天下财富都拿来也不够,何况一个京城?太原、中山、河间三镇是边防重地,怎能割让?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和敌人往返谈判,拖延时间,等候各地勤王大军到来,就可以反击,金兵只有60000人,孤军深入,粮草不济,不可能长久坚持,等他们撤退渡黄河时,派军突然袭击,一定能取得胜利。”

  但是钦宗和一些主和大臣根本听不进李纲的意见,心甘情愿地接受了金国的条件。

  自从东京被围后,各地援军都纷纷赶来保卫京城,各地勤王军云集京师周围,总数达20万。形势变得对金人不利。李纲要钦宗给他统一指挥各路援军的权力。钦宗不听,另设置一个宣抚使,命令种师道担任宣抚使,姚平仲为都统制,统率各路援军,和李纲统帅的军队分开作战。这样就分散和减弱了抗金力量。在对敌作战策略上,首领们发生分歧,李纲和种师道主张“坚壁勿战”,等敌军粮尽北还时,“半渡而击之”。而姚平仲却主张速战速决,他率10000人夜袭金营,不期密谋泄露,金人先有戒备,姚平仲偷袭失败。李纲率军驰援,与金兵大战于幕天坡,得胜退敌。

  夜袭失利,给投降派找到了打击抗战派的借口,宰相李邦彦把责任全部推诿给李纲。钦宗当即把李纲和种师道一起革职,以讨好金人,又任蔡懋为行营使,代替李纲守城。蔡懋是个投降派,他一上任立即下令禁止守城士兵向金兵放箭投石,引起了广大军民的强烈不满。

  二月初五,以太学生陈东为首的几百人,到宣德门去向钦宗请愿。强烈要求朝廷恢复李纲和种师道的原职、坚持抗战,罢免李邦彦、白时中等人。一时响应者达数万人,把街道都阻塞了。愤怒的群众冲入皇宫,打死内侍数十人。李邦彦退朝出宫,军民们一面用石子扔他,一面痛骂他,吓得他逃进宫去。在京师人民爱国抗金浪潮冲击下,钦宗只好宣布重新起用李纲和种师道,并立即召他们入宫,恢复李纲尚书右丞的职务,同时加命他为京城四壁守御史。群众看见李纲和种师道进了宫,才欢呼而散。

  李纲在京师人民的支持下,重新担负起守城的任务。他立即命令恢复开封各项城防设施,当夜发霹雳炮以击金兵。宗望得知李纲复职,又看勤王军势力越来越大,就不等收足金银,匆匆退兵了。东京就这样解围了。

  东京解围,北宋统治者认为从此太平无事,徽宗还宫,又上下恬然,置边事于不问。投降派控制了朝廷,千方百计找机会排挤、陷害李纲和种师道。

  这时,宋军在河东被金兵击败,种师道正以老病告归,投降派耿南仲随即提出让李纲代替种师道为宣抚使,名曰总兵,实际将他排挤出朝。李纲退朝之后就生起病来,坚决要求致仕,连上十几道奏章,都被宋钦宗驳回。一些台谏官如陈过庭等都向宋钦宗进言说李纲不应离开朝廷,钦宗竟认为这是替大臣游说,将诸人贬官。耿南仲又挑拨说二月五日那场百姓骚闹事件就是李纲指使出来的,钦宗信以为真,对李纲更加不满,他在一道御批中写了“惟辟作威,惟辟作福,大臣专权,浸不可长”,不点名地斥责李纲作威作福,专权跋扈。有人对李纲说: “你还不明白为何遣行的意思吗?这不是为了边事,而是乘机赶你走罢了。你若再坚卧不起,谗言将会更多,皇上喜怒不测,奈何?”同知枢密院事许翰也写了“杜邮”二字送给李纲。杜邮原是古地名,又称杜邮亭,在今陕西咸阳。战国时秦昭王遣名将白起不得留咸阳,白起出咸阳十里到了杜邮亭,秦王又使人赐剑让他自裁,白起遂引剑自杀。后人常用杜邮作为大臣遭受疑忌被杀的典故。李纲见字,吓得汗流浃背,只好惶恐受命。七月,李纲来到河东前线,要兵没兵,要钱无钱,各路军队自受朝廷指挥,进退自主,对李纲的命令置之不理,结果自然是败仗一场。八月,李纲被调知扬州,接着又被扣上 “专主战议,丧师费财”的罪名,痛贬为保静军节度副使,押赴建昌军安置。

  靖康元年秋,金军第二次南下,两路重兵再次包围东京,钦宗不得不重新起用李纲领开封府事。但为时已晚,不等李纲赶到,汴京已于闰十一月二十五日陷落。翌年春,金人掳徽、钦二帝北去,汴京被抢劫一空,北宋灭亡。

猜你喜欢

邓稼先简介资料生平经历事迹 邓稼先的子女

  邓稼先,杰出的物理学家、核科学家,在核物理、中子物理、爆轰物理、等离子体物理、流体力学、统计物理和理论物理等多方面广有建树,是 更多

2017-04-06 17:57:00

李克农简历生平经历故事 李克农的子女后代

  李克农,民主革命时期长期主持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情报工作,是中共和人民军队情报、保卫工作的卓越组织者和领导人,是中国共产党在隐蔽 更多

2017-04-06 17:57:00

黄炎培简介生平经历 黄炎培的后代子女

  兴亡梦觉惊风采  黄炎培,号任之,1878年10月1日 (夏历九月初六)出生于上海沙县城一个平民家庭。父亲黄叔才初在家设塾授徒,后外出 更多

2017-04-06 17:57:00

罗炳辉将军简历生平经历 罗炳辉的后代子女

  (一)  罗炳辉,原名罗德富,自字宿星,1897年12月22日(清光绪二十三年冬月二十九日) 诞生在云南省今彝良县大河乡阿都村偏坡寨一汉族 更多

2017-04-06 17:57:00

吕正操简历生平经历 吕正操的子女后代

  吕正操,早年加入东北军,开始接受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在关系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他毅然参加中国共产党,率部改编为人民自卫军,开创 更多

2017-04-06 17:57:00
编辑推荐
图文推荐
最新文章